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我们都不应该去想明天的事

2024-01-22 10:48480

少年的心,是线做的,经不得一点点重力就泫然崩裂。青年的心,是钢铁水泥做的,它假装支撑了一切,但容不得一点点扭曲,并且奋力地向四处伸张,企图占据所有空间。老年的心,是云彩做的,它沉默无语,当你累了、倦了,斜靠在它身上时,还不肯承认它的存在……

不晓得你有没有发觉,人跟房子其实一样,都有一个编号,印在一张薄薄的纸上。但是有那么一天,人们会把这个编号,给一个更新更强壮的生命,而你永远,永远不可能有机會去认识他。或许,我们都不应该去想明天的事,而把心绪放在眼前,和那些过往的行人身上……

只是不了解,为何人们总是来去匆匆……

一条笔直道路的筑成,绝不是为了让少年在那里狂飙淌血。但是生活因为压力而变成曲线,却仍不得宣泄之后,直线就成了诱因,诱人冒险。

他们说我的心思细腻,只是因为我发现了猪的额骨,趁着潮水的推势,亲吻了岩石上的藤壶。小时候,老师常用沙滩上的沙,形容天上的星星之繁与宇宙的浩瀚。可是他没有教我如何克制幻想与遏阻孤单……

幻想迷惑了别人,也迷惑了自己……

星星是属于夜晚的,夜晚是属于魔鬼的,魔鬼住在神管不到的那个地方。年幼的孩子不知道什么叫作孤单,却在夜里啃噬自己的不安。

潮水来了,潮水退了,沙滩上满布着生命和死亡。

潮水退了,潮水来了,脑海里满布着幻想和孤单。

思想是寰宇之间,唯一可以属于一个人的地方。

除了偶尔因为不守分寸的眼睛,会泄露一点秘密,思想是人类最终躲藏的地点。思想里有一片海洋,可以沉溺那些令人不快的人物和压力;思想里有一片天空,可以驰骋那在现实中伤痕累累的意识。

思想里有一剂强力的吗啡,可以麻醉敌人的一席恶意话语;思想里有最强悍的力士,在我们杀戮之前做一番无谓的演练;思想里有全世界最美好的女子,裸裎在我面前,告慰我将不知如何自处的心。

谁也不知道,躯体不在时,思想是否能够延续。因此,能够活着真好,能够活着思想更好。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蜂巢思维
每个人都像身处一个巨大的蜂巢之中,共享一种思想、一种情绪、一种观点。我们常常一起感动,一起愤怒;我们会同时爱一个人,也会同时讨厌一个人。我们是社会动物,我们的思想、观念,对现实的感知,都直接或间接为社会所同步。这就是蜂巢思维。我们对世界的看

0评论2024-01-2565

南科大学生一定会与其他学校学生不同
尊敬的老师们、同学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方科技大学2014年新生开学典礼。首先我代表学校热烈欢迎今年的608位新同学们,祝贺你们以优秀的成绩跨进了南方科技大学的校门。南方科技大学的一切进展和成果都与学生们的参与分不开。在此我向你们和前

0评论2024-01-2579

会思想的书
开头的故事:会思想的书从前有一本书,它里面写了500种给人算命的方法。据说它是一个很粗心的巫婆写的。那个巫婆刚写完它就把它给弄丢了,然后很快又把它给忘了。这本被世界遗忘的书躺在巫婆的床底下,一睡就是一千年。然后奇怪的事发生了,它会思想了!它

0评论2024-01-2469

新媳妇“过门”
文革期间我亲见过革命化的新媳妇“过门”。老贫农刘庆菊大娘的二小子邓志红娶媳妇的事一传开,人们都说向阳生产队搞的婚礼特别,紧跟形势是一次革命化的无产阶级婚礼。新媳妇过门这一天,按照刘庆菊大娘预先和新媳妇娘家达成的“协议”,新媳妇进门带的不是嫁

0评论2024-01-2497

史明严斥墨子
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年少时期,他曾跟随鲁国的史明学习。墨子是史明最得意的弟子,可史明却常常因为一点小事就严厉批评他。然而,别的弟子就算犯了大错,史明也不当一回事,甚至一笑了之。这让墨子非常不舒服,他对史明说:“老师,为什么同样犯

0评论2024-01-2459

学闭嘴
在杂志上读到一句话:“两年学说话,一生学闭嘴”,真是妙极!正常孩子一岁左右开始喊“爸爸”“妈妈”,到了两三岁,基本什么话都会说了。我们一生最难学会的,其实是闭嘴。人的本质是偏爱自我表现的,希望以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别人,正因如此,“高谈阔论”的

0评论2024-01-2454

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自信心
有意识有步骤地培养自信心    《信仰的力量》一书的作者路易士·宾斯托克指出:缺乏自信是一种心理习惯,它就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养成的,是可以通过长时间的努力而加以改变的。     习惯是一个人思想和行为的支配者;习惯是人类

0评论2024-01-2464

只用14年时间,这个姑娘成为亿万富豪
从前台干到亿万富豪的童文红,被称为阿里"最励志"的合伙人。2000年,童文红进入阿里的第1个职位是公司前台,之后陆续担任集团行政、客服、人力资源等部门管理工作,现任阿里集团资深副总裁兼菜鸟首席运营官。阿里上市后马云背后9位亿万富豪的女性合伙

0评论2024-01-2471

幼稚的真理
幼稚的真理美国儿童心理学家马修斯在《哲学与幼童》中,讲了一段很有意味的故事:六岁的伊恩因为另外三个孩子霸占了电视机,看不上自己喜欢的节目而非常懊恼,他问妈妈:为什么三个人的自私比一个人的好?这话让母亲很难回答,伊恩不知道“少数服从多数”是一

0评论2024-01-2445

在人生的更高处相见
读书多了,并不一定能够变成智者;旅行再多,也不一定能够变成行者。做事情的高度永远大于数量,数量再大,如果没有高度引领,就是堆砌而已。就像不管堆多少砖,都不可能变成美丽的建筑;写多少字,都不可能成为传世佳作。先要有建筑蓝图,我们的搬砖才有意义

0评论2024-01-2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