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后生到寺中求教方丈,谈起世态炎凉,感慨道:“大师,人与人之间为何不是尔虞我诈,就是虚伪以对,实在没意思。请问这是为什么?我该如何对待呢?”此时,恰闻树上鸟在啼鸣。继而,有鸟粪落下正粘于后生的身上。
后生指鸟怒叱:“该死的东西,没长眼睛!” 善哉善哉!”方丈言道,“施主,看看你伸出的手,道理就在其中。” 后生看着自己伸出的手----食指指向树上的鸟,大拇指指向天空,中指、无名指、小手指则很自然地指向自己。
看着后生纳闷,大师解释道:“你瞧,你指责鸟儿的手形,意味着---指责别人,自己首先要承担三倍的责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情世故就不再是你看到的这个样子。
至于那个指向天空的大拇指,则意味着还有一些事情是谁也没想到的,而且也说不清楚,于是只好由上天来裁决。” 方丈望着树上啼鸣的鸟儿,接着说:“鸟儿是无辜的,因为树木本来就是飞禽栖息之处,有鸟粪落下是很自然的事,怪只怪我们站错了地方。世间万物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是与非、好与坏,所以也没必要凡事都分个高低、争个胜负,退一步海阔天空。”
世事本无是非,是自己的分别心而划出是与非。
要想建立一种超然的无分别心,达到开悟,就要放下自我,达到消融自我的境界。这个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自我肯定;第二,自我成长;而第三,就是自我消融。这也可以称为人生现实观,因为这是以最根本的现实为基础的修行。
慧心感悟:
同样我们也要经历3个过程——
第一,放下自我的固有判定,以空杯的心态去学习,慢慢成长最后达到自我肯定。
第二;做到了自我肯定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去自我成长,不断提升自我的能力。
第三;提升自我能力的基础上,我们就要把学到的知识,去运用到实践中,做到知行合一,心知合一。如果不自我消融,我们学到再多的知识,也是一堆美丽的垃圾。
曾国藩的“微博”
曾国藩年轻时是个愤青,“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三十岁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立志学做圣人,他的方法就是写日记,不过他的日记与一般人不同,很像今天的微博。曾国藩日记的篇幅都不长,几十字,一二百字,写的内容多是生活的白描:从早晨起床开始,吃
0评论2024-01-2564
难忘的“七千人大会”
四川绵阳地区参加这次会议的共有44人,当时由中共绵阳地委第一书记李林枝、地委书记范艾带队。当时我认为自己年纪轻、资格嫩,做梦也没想到我能有幸参加这样的重要会议。我听到这个喜讯后,心情非常激动,竟然兴高采烈地跳了起来,晚上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
0评论2024-01-2584
帮不上忙的大款们
帮不上忙的大款们在一次富人的聚会上,甲、乙、丙三个大款碰到了一起。由于彼此不认识,三个人开始作自我介绍。甲先说:“我是做房地产生意的。”乙和丙立刻竖起了大拇指,异口同声地说:“目前房价天天涨,大哥一定发了横财!”甲笑着点头:“确实赚得盆满钵
0评论2024-01-2443
状元刘丁宁的自我救赎
就像安徒生童话《野天鹅》里的小公主爱丽莎,为了十一个哥哥,可以不说一句话,甘之如饴地赤脚踏过荆棘,空手采摘荨麻,日夜不停地编织十一件大衣,宁愿被人当作巫师差点活活烧死……也如冬小麦,秋种,越冬,春季返青,夏季收粮,等待属于自己的那个“one
0评论2024-01-24130
李宗盛的自我疗伤
李宗盛的自我疗伤因为《顶级厨师》,有幸与李宗盛有金兰之谊。和宗盛大哥在一起,话题大抵离不开美食。而宗盛真正痴迷烹饪,源于与林忆莲那段婚姻。他俩喜结连理后曾于上海度过两年半难忘时光。Sandy父母是地道“老上海”,原先居住在法租界一带。一日三
0评论2024-01-2466
《易经》中的64个人生智慧
《易经》中的64个人生智慧作者:成佩《易经》没有那么神秘,它就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每天的生活起居,工作事业,健康幸福,都受这64个哲理的左右。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这64个哲理,就形成了64个感悟,回答了人生64个怎么办。第一感悟:养精蓄锐把握
0评论2024-01-2476
度量自己的人生 做好人生职业规划
度量自己的人生做好人生职业规划随着大学生活的起步,同学们也应该是时候为自己今后的人生进行一番打量了。对于今后的人生应该如何来规划,怎样规划才能够真正体现自我人生价值等等,这些问题决定着你们大学毕业后步入社会的事业会是怎样的。个人职业规划
0评论2024-01-2466
猫鼬勇于挑战自我
非洲南部的卡拉哈里沙漠是地球上最干旱、最炎热的地区之一。然而,在这片堪称遍地荒芜的环境中却活跃着一种小型哺乳动物——猫鼬。即使是长到成年后体重也仅有七百多克的猫鼬在危机四伏的沙漠中的确算不上强悍,但数十只猫鼬聚在一起群体生活就可以大大弥补这
0评论2024-01-2447
你只是假装很努力
以前看《打工仔买房记》时,总感觉男主角武诚治在上司那里受尽刁难。上司派他去买便当,做杂务,武诚治受不了上司的刁难选择了辞职,变成了一个家里蹲。武诚城治在家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亲多次要他交生活费,他也拿不出钱,赌气地躲在房间里不出来
0评论2024-01-2469
“立即行动”是一种好的习惯
“立即行动”是一种好的习惯弗兰克·贝特格最喜欢这样一段话:“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为了积极地付诸行动,你在自我控制的同时,用同样的内力激励自己。什么是激励?激励就是
0评论2024-01-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