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回荡在赤岩洄的鼓声

2024-01-22 00:00310

自东向西潺潺而来的信江,在铅山县河口古镇东首的凤来村偏北拐了一道弯,同时在此接纳了发源武夷山脉北麓的桐木江。两江交叉处的北岸是九座雄狮状的红石山峰,在九狮山的首座山峰下,形成了一个大旋涡。年复一年的千万年来,旋涡淘空了河底的沙石,形成了一个素称半斤“胡丝”打不到底的深潭。名曰赤岩洄。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古镇里传开了一个离奇的故事:说是每年到了端午节的这天,狮江北岸九狮山的赤岩洄水域,从水下会传出一阵紧似一阵的龙舟赛的击鼓声与呐喊声,且声音悠扬,站在山上听的更清楚。与人们在南岸上举行的龙舟赛遥相呼应、和音互答,听得人们毛骨悚然。有老人代代相传,说是祖辈流传的离奇故事。

那是很久以前的一年端午节,因为连年灾荒,民不聊生。繁荣的江南古镇商业经济也一落千丈,地方官衙为粉饰太平,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县大爷发出告示说:今年的狮江龙舟赛,由县衙门组织,重奖优胜龙舟队,沿江两岸居住的村子里各宗族都可以组队参加;竞赛采取预、决赛,进入决赛独占鳌头的龙舟队可获得3000两纹银的奖励。

居住在信江隔河相望的梁、祝两大家族。历年来在龙舟赛上都是强队,势均力敌、互有胜负。由于这一年的龙舟赛是官府承办,加上又有重赏。梁、祝两队更是磨拳擦掌,精心挑选桨手,早早做了准备,决心要在竟赛中夺得第一名。

祝家水而长年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常在古镇街上游荡混饭吃,是祝家有名的“混混。”与赤岩村的梁家人也十分熟悉。眼看着端午节即将来临。他眨巴着一对贼眼,心想:要让祝家龙舟赛获得成功,就得打败梁家队。俗话说,“无毒不丈夫”,他想了一个鬼点子。端午节的前两天,水而剩着夜色划着渡船去赤岩村,找到梁家村一个叫火倪的“光棍”,两人臭味相投,秘密策划了一个阴谋。水而答应事成后给他500两纹银作为酬金。

赤岩村梁家的龙舟,平时就放在祠堂架空安放,只有到了端午节前一天才会请下水。龙舟下水前的一个晚上,天空漆黑一团,火倪乘夜深人静,悄悄地溜到梁家祠堂的龙舟上,在预定自己的坐位下,神不知鬼不觉用小尖刀,将龙舟底板凿开一个鸡蛋大小的洞,然后用棕丝塞紧,倒入事先准备好的桐油石灰胶封好洞口,盖上舱板,做得天衣无缝。

端午节这天,艳阳高照,和风佛面,是赛龙舟的好日子。上午八点钟,古镇的狮江两岸,已经是人山人海,嘈杂声一片,盛况空前。梁家和祝家的族长分别带领两姓村民在岸边,摆出三牲和粽子、包子,烧纸点香,祀拜龙神,保佑自己的龙舟取的冠军。江面上八只参赛龙舟分别以两组参加了两个回合的预赛,六只龙舟先后被淘汰出局。最后参加决赛的果然不出所料,是众望所归、人丁兴旺的赤岩村梁家队与实力雄厚的中州村祝家队。

上午11时许,知县老爷坐在官船中间的看台上主持决赛,周围站立着两排衙役,10多名地方绅士陪同。桌子上整齐码着3000两纹银,在阳光照射下慴慴发亮。两只进入决赛的龙舟一左一右依次排列。长长的龙舟尾舵上,各拖着一面雕龙画凤的红黄绿色三角大彩旗,中间各自绣着硕大的“梁”字和“祝”字,旌旗猎猎,威武雄壮。两队舵手、桨手、鼓手和指挥都已各自就位。随着知县大人的开赛击鼓声响,两只龙舟如开弓利箭一般向前飞去。顿时水面上划出了两道银白色的水花四处飞舞。两队的桨手随着有节奏的击鼓声、呐喊声,一上一下的挥动着桨板,龙舟一拱一拱的快速向前。场面十分壮观与紧张。船头上站立的指挥摇桨跺脚,有节奏又声撕力竭的叫喊着。伴随着越来越密集的击鼓声,只见两只龙舟或前或后交递前进。看得两岸观众心情无比激荡,助威声、呐喊声此起彼伏,龙舟上的号子声和岸上的欢呼声响成一片,盛况空前。

当齐头并进的龙舟进入赤岩洄水域,已到了白热化的关键时刻,梁家队龙舟上桨手火倪偷偷伸出右手拔出坐垫舱底那个塞子,刹那间江水涌进了船舱内,他哎呀一声大叫:“不好了,龙船漏水了!”正在全心贯注划桨的队员们听到叫声低头一看都惊慌了,划桨即刻停下来,只一瞬间,祝家队龙舟擦沿而过到达终点。这时,梁家队龙舟上顿时大乱,有的人跳水了,有的人翻到了江里,很快龙舟就侧翻了,船底朝天倒扣着。江面上呼救声此起彼落,在众目睽睽之下,人和龙舟被湍急的旋涡快速卷入赤岩洄中。只有火倪和少数几个水性好的人侥幸游上了岸……。

火倪暗地做了伤天害理的坏事,心乱如麻,又看到梁家村一片悲惨气氛,他自知罪责难逃,惶惶不可终日。两个月后,他逐渐神精恍惚,神经错乱起来。不久便流落古镇的街头巷尾讨饭,消瘦的脱了人形。春节来临前,有人发现他死在了赤岩洄的沙滩上。

自此以后,梁,祝两家不再来往。每年到了端午节这天,九狮山下的赤岩洄会从水下传出一阵紧似一阵的龙舟赛的击鼓声与呐喊声……。

留有歌谣曰:

龙舟竞赛并头进,击鼓呐喊奋争先。

眼看夺魁在眼前,阴险手段千古怨。

端午年年击鼓声,众魂不散赤岩洄,

后人吊唁冤屈者,齐声遣责无良人。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隋炀帝杨广三下江南的故事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

0评论2024-01-2374

你也能成为巨人
大概每一个人在孩提时,都做过巨人的梦。儿时的一天,晚饭后,我缠着父亲讲故事。“爸爸,讲巨人。”我说。爸爸和我坐在门前的小河边,爸爸的声音像那河水温柔而低沉。“从前,一年的端阳节,有一个小男孩让父亲带着去看龙舟竞赛。来到村前的小河边,只见同往

0评论2024-01-2357

侯夫人是谁?凭什么死后还能让隋炀帝倾心?
嫔妃生前不受宠,死后却让皇帝恋恋不舍,这怎么说的有些像鬼故事。世界之大,无奇不有,看似不可能的事情,还真有其事。而且故事的男主角,还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隋炀帝。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帝王,同时也是亡国之君。后世对于这位帝王的故事传说不少,

0评论2024-01-2369

宋少帝刘义符的生平简介 宋少帝是怎么死的
说到皇帝托孤,大家最先想到的大概是刘备白帝城托孤,但我们今天要说的托孤案例,堪称古代最失败的托孤案例,因为皇帝一死,几个托孤大臣就把小皇帝宰了。刘备的托孤托得还是挺成功的,至少在他死后,蜀国还坚强的屹立了几十年,成绩算是不错的了。同样姓刘,

0评论2024-01-2343

我与大通街的故事
“扁担头上挂油条”,是许多人都亲历的事。过去农村人,挑着农产品去大通街上卖,卖完后常买上几根油条,用线袋装好系在扁担头上,带回与一家人一起吃。小时候,我家人多,很穷。记得十六七岁时,就开始肩挑着柴禾上大通街去卖,一担柴能卖一到二元钱,一个星

0评论2024-01-2240

龙舟宴
后来,他登上皇位,杀尽天下贪官,毫不手软。虽然朝中大臣对他的严苛颇有微词,但都敢怒不敢言。这一天,宁妃郭氏给朱元璋送来参汤,并邀请朱元璋去她宫里下棋,朱元璋一口答应了。这天晚上,朱元璋就留宿在宁妃宫里。夜里,朱元璋做了个梦,他梦见南边突然烧

0评论2024-01-2143

诡绣
明洪武年间,梅花镇上来了一个叫花女,她衣衫褴褛,每日拿个碗,拄根竹拐,从东门街路过。每次路经云梦娘的院门时,她都会停一会儿,紧盯着那紧闭的院门,仿佛要看穿那扇门,没人知道叫花女的用意何在。如果有人问她是不是认识云家,叫花女就摇摇头走开。这天

0评论2024-01-2039

乾隆游梁山
清乾隆年间,梁山法兴寺有个叫古明的老和尚,不论是才学、为人,真是银元掉了鏊子上­——叮当响。远近州府的文人学士,到梁山拜访他的很多,所以在八百里水泊很有名气。 人常说:人怕出名猪怕壮,这事不知咋传到了大清乾隆

0评论2024-01-1842

盂兰盆节的由来
盂兰盆节,又称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它既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也承载着人们对故亲的思念和怀念之情。那么,盂兰盆节的由来到底是什么呢?据史书记载,盂兰盆节最早起源于佛教的传统。传说在佛陀早期的一次开示中,有位高僧问及如何度化与自己有

0评论2024-01-1760

珞巴族人的三个新年
珞巴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分布在四川、云南和西藏地区。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在珞巴族人的日常生活中,新年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他们有着三个不同的新年,每一个都有着特殊的意义和庆祝方式。第一个新年是农历正月初一,也就是中国的传统农历

0评论2024-01-1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