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天资聪颖,天分极高,当年文坛领袖欧阳修读到他的文章,都不由惊叹说:“吾当避此人一头地。”他博览群书,贯通经史,看起书来如饥似渴,是个典型的“学霸”。不过他的文学成就却不是天分两个字可以解释的,他在成为“学霸”的道路上着实下过一番笨功夫。
苏轼小时候很贪玩,那时候读书,绝非出自自愿,而是老爸逼出来的。他曾经写过一首诗:“夜梦嬉戏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毕春秋余,今乃沮及桓庄初。坦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钩鱼。”意思是,他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回到了童年,父亲监督着他读书。有一天,父亲出去要办事,给他布置了一道家庭作业,就是把《春秋》这部史书读完。结果他因为贪玩,一看时间,父亲快回来了,可《春秋》读了还不到三分之一,那个着急啊,感觉胸口里头好像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嘴上就好像那鱼咬了钩一样难受。这首诗写自什么时候呢?是贬在海南时写下的,那时苏轼已经六十多岁。这么大的年纪想起幼年读书时的情景还心有余悸,当年他老爸的严厉程度可见一斑。
当然,后来苏轼读书就完全是心甘情愿了,那种刻苦的精神也不是一般人能够比拟的。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市)为团练副使,他在黄州城东的一块坡地上建起了一个小屋,取名“雪堂”,自号“东坡居士”,开始用读书驱散人生的阴霾。
司农朱载是苏轼贬谪黄州后结识的一个文友。有一天,朱载来拜访苏轼,通报进去之后,很长时间也不见苏轼出来。朱载走也不是,留也不是,很是尴尬。过了足足有一个时辰,苏轼才走了出来,他向朱载道歉说,自己正在做功课,所以不能马上出来,非常失敬。朱载便问他做什么功课,苏轼回答说:“抄《汉书》。”朱载大为奇怪,说:“以先生的才华,开卷一览,就能够终生难忘,怎么还亲自抄书呢?”苏轼回答说:“不是这样的。我抄《汉书》已有三遍了,边抄边背。开始抄第一遍时,每段专抄三个字做题目,第二遍每段专抄两个字做题目,现在只抄一个字做题目,只要提起这个字,我就能接着往下背诵下去。朱载非常新奇,施礼说:“您能将所抄的东西让我看看吗?”苏轼拿出一册抄写的汉书,朱载随口念了一个字,苏轼应声背诵题下文字,没有一字差错。
一部《汉书》将近75万字啊,抄写三遍,倒背如流,这等功夫谁学得了啊!
对于苏轼来说,最难的事,不是屡遭贬谪的政治失意,也不是经常发配蛮荒之地的生活清苦,而是无书可读,那才叫难过啊。不过他脑瓜一转,就想出了新的点子。他发明了一种“八面受敌”读书法,“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每次作一意求之”。意思是每一本书要读上好几遍,每一遍都只带着一个主题去探求、去研究,这样就好像读了好几本书一样。晚年时谪居海外,手头的书少得可怜,一次偶然得到柳宗元的一篇文章,于是横看侧看,敲骨吸髓,何止八面,几乎每个字都玩味了数遍。
苏轼读书,在别人看来很苦,可在他,却是无与伦比的乐事。他读起书来,常常读到三更天,即使喝高了,大醉而归,也要披衣展卷,读到困倦方才就寝。
在这个世界上,每一个天才的背后,其实都浸润着辛勤的汗水,他肆意潇洒的每一个字,都经历了千锤百炼的笨功夫。曾经,有人称赞鲁迅是天才,他回答说:“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这或许也是对苏轼一生成就的最好注释。
讨厌一个人,用不着翻脸
我们这一生,难免会和形形色色的人不期而遇。遇见自己喜欢的人,是难得的幸运;碰到自己讨厌的人,才是生活的常态。然而,种种原因下,我们往往躲不掉讨厌的人,不得不学着与他们相处。看过一个人际关系定律:无论你走到哪个圈子里,遇到讨厌的人的概率都是基
0评论2024-01-2577
苏东坡游赤壁
司马光执政后,把宋神宗贬谪的许多大臣都召回朝廷,其中有两个是宋朝著名的文学家——苏轼(音shì)和苏辙(音zhé)。苏轼兄弟俩,是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轼二十岁刚出头的那年,他的父亲苏洵带着他和苏辙到京城去考进士。主考官欧阳修,正在注
0评论2024-01-25143
风尘名妓马盼盼的故事
这个夜晚,苏轼在“明月如霜”的园子里,感受“好风如水”。“曲港跳鱼”的声响清晰可闻,连“圆荷泻露”的嘀嗒声也隐约能听见,只觉无边的寂寞深深袭来。苏轼睡下后,在梦中梦见了关盼盼,并从梦中惊醒,他惆怅万分,披衣起身,恍恍惚惚围着园子转悠,不知不
0评论2024-01-25108
三苏坟
早先就听说,离我工作不远的地方有一处人文古迹。竟为苏轼,苏辙,苏洵葬衣冠的地方,工作繁忙,请假颇为不易,虽然心窃慕之,却去不成。有点怅然失落之感。二十九号,刚升井,交班的潘师傅说,学生,书记让你去救护大队学习呢。这次安排的确显得太匆匆,这样
0评论2024-01-2488
苏轼祖父苏序简介 苏序的趣闻故事
苏序是谁?如果没有列出题名的话,可能大家都一头雾水,因为没听过这个名字。虽然苏序不出名,但是他还是很重要的。因为有苏序的存在,才有了苏洵,有了苏洵之后,才有了北宋大文豪苏轼。苏序是苏轼的祖父,他的存在还是必不可少的!对于苏序,甚至说是苏洵,
0评论2024-01-2472
钱塘名妓琴操简介 她与苏轼相爱为何没能相
琴操,姓蔡,名云英,艺名才是琴操,原籍华亭(今上海),北宋钱塘名妓。云英生于官宦之家,家境优渥,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无一不通。诗词歌赋,也能信手拈来。可惜是的,云英十三岁那年父亲受到牵连被诛杀,母亲因此去世,蔡家被吵,云英被籍没为
0评论2024-01-2340
苏轼和王安石亦敌亦友的关系
王安石和苏轼,是中国历史名人,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在后世和当时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大多数人熟知二人,应当是在文学方面。两人才华横溢,文笔出众,特别是苏轼,可以说是北宋文坛文宗级人物。《庄子外篇山木》: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
0评论2024-01-2350
苏轼为何极致推崇周瑜?他眼中的周瑜和曹操
三国时期的历史,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中非常出彩的一段。后世人认识到这段历史,大多数都源自于《三国演义》。而实际上,不是三国演义成就三国,而是三国那个群雄并起、英才辈出的年代成全了《三国演义》。三国有智勇双全的大将,有运筹帷幄的军师,有广纳贤
0评论2024-01-2376
北宋末年著名权臣高俅如何攀升的?高俅的背
中国四大名著分别是《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这四本书中,《水浒传》以江湖义气为重,因此受到男生的喜爱。读过这本书的人都知道,书中最大的反叛是高俅高太尉。虽然《水浒传》中有原创人物,但也有以历史人物为原型的。最大的反派
0评论2024-01-2345
北宋词人张先简介 张先与苏轼对诗
文人风流,最开始说的是文人潇洒不羁,不惧礼教的生活态度。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渐渐变了味,开始与情和色挂钩。狎妓取乐是风流,广纳小妾是风流,甚至与良家女子幽会私情也是风流故事。张先是北宋著名词人,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在他的诗词中,反映士大夫
0评论2024-01-2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