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季羡林骂教授

2024-01-21 21:30590

看后是不是觉得怪怪的,如果说这些文字出自季羡林之口,是不是有一种尽毁三观、惊得下巴都掉了的感觉。没错,这些文字确实来自季羡林,节选自他的《清华园日记》一书。这些日记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当时季羡林就读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几年前,《清华园日记》出版时,这些鲜活的文字就让人大开眼界,前几天有好事者摘取一部分发在网上,又引起了网友围观和热议。

在现代人眼里,季羡林是大师,学贯中西,温文尔雅,但那时候他是一名正值青春的大学生,为考试发愁,牢骚满腹,浑身充盈着过剩的荷尔蒙,因此不喜欢考试,想看女球员的大腿,完全就是一个年轻人的正常行为,如果衰如朽木、心如止水,才不正常。

难能可贵的是,清华园日记在出版前,出版社的编辑提出“做适当删减”,如此为尊者讳,当然是为了维护季老的形象,但季老明确表示“一字不改”。联系到季老在盛名之时的主动“脱帽”——力辞“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等桂冠。季先生说,“真正的大师是王国维、陈寅恪、吴宓,我算什么大师?我生得晚,不能望大师们的项背,不过是个杂家,一个杂牌军而已,不过生得晚些,活得时间长些罢了。”还表示,“我写的那些东西,除了部分在学术上有一定分量,小品、散文不过是小儿科,哪里称得上什么‘家’?”不免对老人多了一分敬意,又感觉这个老头真可爱。

季羡林无疑是一个真实的人,他有一句名言,“要说真话,不讲假话。假话全不讲,真话不全讲。”还原一个真实的季羡林,初感突兀,细觉释然。一个人敢正视自己的过去,不讳言人性的弱点,岂不令人尊重?至于季羡林说脏话,且不说陈独秀、鲁迅、李敖善骂,即便彬彬有礼的胡适也曾骂过蔡元培、蒋介石,被鲁迅痛骂的梁实秋居然还写过一篇名为《骂人的艺术》的文章。说脏话、爆粗口当然不妥,但是总比伪君子强,更需警惕的是当下一些人习惯于贴标签、脸谱化,为了打造他们的高大全形象,故意忽略了一些真相,这不可取。

一个细节是,面对被还原的季羡林,有网友觉得很励志,“原来,同学少年都此般——想象现今著作等身,名扬海内的大师,当年也是和自己一样迷茫而无知,只不过经历了德国的几年博士,严谨治学,才终有所成。”如果季羡林地下有知,想必也是欣慰吧。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朋友和规矩
一天,有位研究生对季羡林说,他去国家图书馆借阅一本古代典籍,因为资历不够被拒绝,希望先生帮着通融通融。谁都知道,时任国家图书馆馆长的任继愈,是季羡林多年的老朋友。可季羡林回答:“那怎么行?那是别人的规矩,合不合理是另一说,但既然是规矩,我们

0评论2024-01-2336

你有这样的名片吗
季羡林的学生曾讲过这样一件事。有一年,学生经常陪季羡林一起到一家邮政营业厅办事。邮政营业厅的大门是那种毛玻璃做的推拉式活动门。学生发现,季羡林每次开门,总是向外拉,从不向里推。他不解地问:“老师,推门不是更方便、更省力嗎?您为什么总是要拉呢

0评论2024-01-2234

季羡林厚待“掏粪工”
春节前夕,一位“掏粪工”出身的书法家、“藏书状元”——魏林海先生,显得有些落寞和失意。他依稀记得,在10多年前,他每年的除夕或春节,都要去北大朗润园季羡林先生家,给他老人家拜年。季羡林先生已于2009年7月11日,驾鹤西去。从此,魏先生再也

0评论2024-01-2141

哭忆父亲季羡林,迟来的父子情更深
2009年7月11日,北大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在北京301医院辞世,享年98岁。季羡林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望,被称为“国宝”。鲜为人知的是,生前因为一些误解和积怨,季羡林和

0评论2024-01-1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