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李敖:五百年来第一人?

2024-01-21 21:23800

他自称:阅人无数、斗人无数、告人无数,“光凭好文章,就足以使我不朽”。

李敖为了表示对台湾当局“军购案”的质疑,用“个人防身”的行为,来阻挡当日会议进行。他先是大骂国民党主席马英九内定要让“军购案”过关,之后拿出个人防身电击棒、防狼喷雾罐,戴上防毒面罩,表示不畏后果要求会议中止。李敖几次喷射催泪瓦斯,呛得朝野立委眼泪直流,会议被迫中断。

这就是特立独行的李敖。对于他,人们评价很多。爱他的人,说他是古往今来一大“斗士”,敢于仗义执言,为自己的理想不怕得罪权贵;骂他的人,说他只是一个“文痞”,更多的时候只是卖弄空虚,哗众取宠。不过有一点却是一致的,无人对“李敖是个大狂人”提出异议。

桀骜不驯———是好?是坏?

“横睨一世、卓尔不群的李敖,其大起大落的人生经历,恰如一则现代传奇:从‘文坛彗星’,到人人口诛笔伐的‘大毒草’;从论战英雄,到14年牢狱之灾,被查禁的书有69种之多。”这是李敖为他的自传写的广告语,短短几十个字,将自己的人生概括得“传奇至极”。

李敖三次入狱的经历已广为人知。毫无疑问,这对他的个性必定产生极大的影响。然而这种影响究竟是好是坏,人们对此众说纷纭。

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曾在一篇文章中描述李敖入狱前的一些细节:“他仍然维持了自己的风骨,不要朋友去送他,孤单而又强悍地走进监牢里去。李敖去坐牢的时候还是笑着去的,丝毫不露出一点伤心的样子。”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抱着这种乐观、赞同的态度看待李敖,上海小说家陈村就是其中之一。他认为,“一个人被单独囚禁在牢里,必须鼓舞自己自上而下的勇气。需要点大话和空话是应该的。李敖的‘大话癖’想必是那时落下的病根。再不说自己好,还有谁记得自己,赞美自己呢?”

曾对李敖作过深入采访的电视人李峰,有一次托朋友将一封信带给了李敖,诚挚地表达了采访他的想法。不久,得到李敖答复:“你的节目我一定会上!”后来,李敖在接受采访时满脸的歉疚:“我要说的都说了,恐怕没有新的东西了。”而当李峰问起李敖的两个孩子一个名叫李戡、一个名叫李谌,是否希望他们文武双全时,他像个小孩子一样得意地凑近了李峰:“这个我只告诉你啊,可是独家的!”一副“我终于对得起你”的样子,让李峰很难把李敖和桀骜不驯的“狂人”联系起来。

作家余杰在表达自己对李敖的看法时也说:“我欣赏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李敖,那个时候的他是一个对台湾社会现象具有强烈批判精神的学者。但后来,他却从一个学者变成了娱乐人物。由于性格中过于自恋的弱点,使他一直渴望处于镁光灯的中心,于是便开始了作秀。如他将自己的裸照放进书中、在凤凰卫视做主持人等行为,这对他自己也是一种伤害。”

著作等身———大师?文痞?

对于自己的文学素养,李敖不止一次地在公众场合放言:“五百年来中国白话文作家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我这一辈子,其他的功德都不算,光凭好文章,就足以使我不朽”。

李敖从21岁出版自己第一部作品《传统下的独白》以来,他的论著竟多达1500多万字,结集出版的《李敖大全集》也有煌煌四十卷、上百本书。去年在北京大学演讲时,善于搞笑的李敖特意展示了一下自己被禁作品的名录,长长的名录比他本人还高,以此证明自己“著作等身”。

前些年,李敖的小说《北京法源寺》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甚至有评论家称,“李敖的传统文化知识渊博,《北京法源寺》书中的史实,都以考据作底子,他的精确度,远在历史教授们之上。”如此之高的评价正说到了李敖心坎里,他于是四处放言,称自己“将成为第一个拿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人”。

后来,有人专门找到了负责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的瑞典文学院,向18个院士评委中唯一懂中文的汉学家马悦然求证此事,谁料他竟一脸愕然。不过,这位老先生沉默半晌,还是给出了一个既不会驳李敖面子、又不会有损自己专家权威的答案:“他(李敖)寄给我那么多书,但我一本都没看过。因为要看的太多,顾不过来。另外,我看书习惯自己挑。”

于是,李敖的反对者们就经常这样讽刺:李敖的《北京法源寺》只是本充满了怀旧心思的小说,在台湾的读者群中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反响;李敖的“文学奖之梦”也和他的狂傲之言一样,只是说说而已。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文人多性情
叶德辉为大藏书家,他喜欢在珍藏的图书中,夹入一两张春宫画片,其友陈子展问他何故。他说:“避火。”因为“火神原是个小姐,服侍她的丫环达36位之多,后被玉皇大帝贬为灶下婢,因此她变得躁急易怒。她平时穿淡黄色,一发威时便穿红衣而引起火灾,但因出身

0评论2024-01-2569

死亡之路
这一天,是2009年的8月3号,一大早,一座耸立的银行门前,就有许多附近的人群,簇拥在这里,把银行围了个水泄不通,在银行工作的职员,也被堵住了出口,就在几个小时前,开封县内的武警部队接到了,一个非常惨痛的消息,就是有二个身穿蓝色衬衣的某煤矿

0评论2024-01-24114

开场白定成败
演讲的成与败,开场白最关键,精彩的开场白能把人的注意力快速吸引过来,唯此,才能认真倾听你所要讲的具体内容。美国著名黑人律师约翰·罗克勤在一次演讲会上,听众都是白人,作了一场《解放黑人奴隶》的演说。一上台,他就笑着自嘲:“女士们、先生们:我来

0评论2024-01-2471

真正的爱知道何时翻篇
杨柳是我师姐,活得很極致,同时又是奋不顾身的真爱女神,与校草情感纠葛多年。在杨柳朋友眼里,校草是恶魔,但杨柳不这么想,她认为爱上这样的男人是一种宿命。其实校草不是恶魔,他只是比较自私及自恋。这样的男人生活中挺多,比如台湾作家李敖。李敖当年有

0评论2024-01-2353

父母在,福满怀
美国女作家萨拉·奥恩·朱厄特曾说:“只要你的母亲健在,你就会感到自己永远是个孩子。”如果我们能一直当一个孩子,那就是莫大的幸福。去年国庆长假期间,央视曾以“你幸福吗”为主题在全国各地街头进行采访,可结果显示,仅有13。33%的人感觉很幸福。

0评论2024-01-2034

李敖竟然没有打官司
李敖大师的犀利是出名的,善于找证据、乐于打官司也是举世皆知。很多人都怕李敖,因为一旦惹了他,绝无好果子吃。近来,热播的谍战剧《黎明之前》不小心“走火”,竟然惹到了李敖头上。该剧有一集,出现了这样的镜头:特务齐佩林拿了一张全家福给局长谭忠

0评论2024-01-2043

李敖的教养
李敖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但在我眼中的李敖是一个非常随和的人。在凤凰网,走下车子,看到那些自发欢迎他的李敖迷们,他的笑容是真诚的。和网民聊天一个多小时,对于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家来说,确实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但是结束了聊天,对于别人要求他签名

0评论2024-01-1939

李敖的大学时光
1954年9月14日,李敖走进台湾大学校园,19岁的他抬头看蓝天白云,左顾右盼郁郁葱葱的棕榈树,台湾大学校园的美景立刻抓住了青年的心。大学是个性张扬的地方,大学是思想奔放的地方。李敖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大展手脚干一番了。正如他在诗《胆》中所云:

0评论2024-01-1832

李戡的“李敖式选择”
许多人都曾经历17岁,困惑的、叛逆的、徬徨的、热情的、空虚的。李戡,李戡的爸爸李敖,我,和读者你们,17岁时也曾拿起一把无形的“刀”,从此人生砍成两半。但李戡的方式最奇特:他出了一本书——&m

0评论2024-01-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