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贪污犯培根

2024-01-21 21:16540

培根是哲学家里当官当得最大的。

一般说来,哲学家要么会因思想异端惨遭当局迫害,要么就闭门造车、不问世事、采菊东篱。像黑格尔、海德格尔等能成为大学校长实属不易;像休谟能做到外交部代理公使和次官已然是人品爆发。然而,培根却是哲学家中的异类,这厮做官直接做到了掌玺大臣、国家大法官。放在今天,就相当于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了。

话说培根那天正在给法律部门的工作者们念稿子做报告:“我们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一次不公正的裁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犯罪虽是无视法律,就好比污染了水流,但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那是污染了水源。司法的处所乃是一个神圣的地方,所以不仅是法官的坐席,就连那立足的台,听证围栏都应当全无丑事贪污的嫌疑才好……”念到此处,培根咽下一口唾沫,准备翻页。没想到,检察院的人却突然出现:“培根,你涉嫌贪污受贿,现在将你暂时革职,立刻移送检察机关进行调查,你有权保持沉默。”

1621年,英国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科学家培根因贪污受贿,被国家高级法院判处罚金4万英镑,监禁于伦敦塔内,此生不得为政府录用。从此后,培根身败名裂。

此案看似一切正常,然背后却另有隐情,罗素在《西方哲学史》里曾写道:“在那个年代,法律界的道德有些废弛堕落,几乎每个法官都接受贿赂,而且通常双方的都收……培根的获罪本是一场党派之争中的风波,并非因为他格外有罪。”

按照罗素的说法,培根所处的那个时代,人们早已习惯了“潜规则”,所谓“吃完原告吃被告”,法官受贿早已是见怪不怪、心照不宣的事情。培根也不是什么圣人,反正不拿白不拿,他不过是顺潮流而行之罢了。培根的落马,说白了,就是政敌设下的圈套,一场有预谋的政治斗争。

罗素说得应该是对的。因为培根入狱没几天,国王就特别关照了一下,很快培根就被释放出来,4万英镑的罚金也被免掉。只不过,培根的政治生涯就此结束了。

对于中国的学生而言,培根一点都不陌生。我们小时候上学时,教室墙壁上一般都会挂着培根的画像,画像上还附着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培根这句早已为我们耳熟能详的名言曾经在历史上振聋发聩,它预示着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培根说出这句话之前,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的“日心说”被视为“异端邪说”,伽利略因支持“日心说”而惨遭宗教裁判所的迫害,布鲁诺在罗马鲜花广场被无情烧死……那是一个文化专制、黑暗阴森的年代,宗教神学和经院哲学死死钳制着人们的头脑、禁锢着思想。在以经院哲学为代表的欧洲中世纪传统思想和以文艺复兴运动中各种新思潮为代表的近代精神的交汇处,培根扬帆起航。培根受够了经院哲学的昏聩无能、无所作为,他高举“知识就是力量”的思想武器,荡涤经院哲学的阴暗腐朽,开始在思想领域拨乱反正。

中世纪时,哲学是神学的婢女,人是神的奴隶。培根对此言论痛加鞭笞,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人们要获得真理和知识就不能再诉诸神的恩赐,而应该认识自然、解释自然,寻找一条新的认识之路。这条通往真理的认识之路就是经验之路。所谓“经验”也就是通过感官感受到的外界事物,人们获得经验,再进一步加工经验从中获得知识。培根十分重视科学经验与科学知识,他的“知识就是力量”为新兴的自然科学开道,人类重新面对自然并征服自然,近代科学技术与文化也开始摆脱神的束缚,蓬勃发展。

培根被誉为“近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关于科学工作,培根在《新工具》中曾有个妙趣横生的比喻,他用三种昆虫的行为阐释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历来处理科学的人,不是实验家,就是教条者。实验家像蚂蚁,只会采集和使用;推论家像蜘蛛,只凭自己的材料织成丝网;而蜜蜂却是采取中道的,它在庭院里和田野里从花朵中采集材料,而用自己的能力加以变化和消化。科学的真正任务既非完全或主要地依靠心的能力,也非只把从自然历史和机械实验收来的材料原封不动、囫囵吞枣地累置在记忆中,而是把它们变化过和消化过而放置在理解力中。”从事着知识搬运工的蚂蚁、关进书斋搜肠刮肚的蜘蛛,都不是真正的科学家。真正的科学家是蜜蜂,它懂得吸收、消化和创造。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他著名的小说《分成两半的子爵》中讲了这么个故事:被劈成两半的梅达尔多子爵在善与恶、美与丑、是与非的宿命轮回中挣扎煎熬。最终,分成两半的子爵在一场决斗后复归完整。培根像极了梅达尔多子爵,他的一生是有着双面人格、充满矛盾的一生。当他抬头仰望苍穹时,他是一位雄心勃勃的哲学家,哲学是他的慰藉。作为经验主义的代表人,培根倡导实验,他以经验和观察为依据,把经验从受鄙视、受贬损的卑贱地位上升到一种考察方法和科学原则,在人们心中,他就是知识和科学的化身。然而,当他低头面对尘世生活,他又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他见利忘义、卖友求荣、趋炎附势、沉溺奢华、贪污腐化,灼灼其华的思想背后隐藏着阴暗与卑鄙。

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小人。培根,这位卑鄙的伟人,向我们诠释了歌德的一句话:“一个人的缺点来自于他的时代,他的优点和伟大却属于他自己。”还证明了《尚书》里的一句至理名言:“知之易,行之难。”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会撒尿”的啤酒广告
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有一家名为多特蒙德的啤酒公司,它是德国最知名的啤酒品牌之一。多特蒙德啤酒的历史渊源虽然悠久,但直到上世纪60年代,它还依旧只是一家很不起眼的小公司,业务范围也仅仅局限于该州。多特蒙德啤酒能够在此后的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就

0评论2024-01-2454

培根的醒悟
17世纪的英国,一个年轻人醉心于权力,千方百计地往官位上爬。虽一度遭国王冷落,但他还是喜欢权力。为了升官,年轻人把所著的书赠给当时的新国王詹姆斯六世。在书信和题词中,他极尽对国王阿谀奉承,甚至用上了诺言和谄媚,以求得一官半职。经过一番努力,

0评论2024-01-2354

你的钱哪去了
昨天得到消息,我的中篇小说在《培根日记》首次发表。稿费是1000元。兴奋之余,我邀了几个好友去喝酒。夜间的大排档,我们一直喝到深夜才分手。我醉醺醺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出租车司机看我步伐踉跄不敢载我,我索性抄小道往家里赶。到了一僻静处,突然传来

0评论2024-01-2241

金钱的阴谋
培根曾任英国的首席法官。他60岁时因受贿,被判罚4万英镑,并囚于伦敦塔,后来被詹姆士国王豁免,出狱后不久就死了。临死前,培根对他的《人生随笔》作了最后一次修改。在改到《论金钱》这一章时,他核实了3个案子。乞丐杀子案有一个名叫约翰的乞丐,

0评论2024-01-2040

人生就是一条船
小编给大家带来:人生就是一条船 在英国索伦港的国家船舶博物馆里,停泊着一条很特别的船。 它之所以能进入博物馆,是因为有着不可思议的经历。它原属于荷兰一家船舶公司,1894年下水,在大西洋里曾139次遭遇冰山,126次触礁,21次起火,267

0评论2024-01-1930

一顿早餐
一顿早餐早晨,阳光透过窗户洒进了我的房间,温暖的阳光叫醒了我。我迷迷糊糊地走进厨房,诱人的香气扑鼻而来。桌子上摆满了丰盛的早餐,五颜六色的水果、香喷喷的面包、酥脆的培根,还有新鲜出炉的蛋饼。我看见了妈妈忙碌的身影,她穿着围裙,笑容满面地为我

0评论2024-01-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