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一个都不正经的微博

2024-01-21 21:14660

刚进北京城的时候,张仃随着一群老革命参观故宫,走到太和殿的时候,张先生突然跪了下来磕头。同行的革命者崩溃了,问怎么回事,老张说不是给皇上跪,是给建设故宫的工匠们跪。你们信吗?

火葬;放在北大的一百零二箱书和文件捐赠给北大;纽约的房子和手稿、书、文件捐赠给台大;将财产的其他部分遗赠夫人江冬秀。完事了,这就是胡适的遗嘱内容。

嘉庆曾经称刘墉“刘驼子”,可见当时他确实罗锅。不过嘉庆时他七八十岁驼背很正常,年轻的时候应该没有。清朝科举对外貌是很重视的,长得不好绝对不会录用。他应该是慢慢从叹号(!)变成问号(?)的。

关羽用的是长条兵器,枪或者长槊之类,汉末没有大刀这种兵器,“刺良于万众之中”一句话就说明白,是“刺”不是“斩”,说的是汉朝没长把砍刀。汉有环首刀,单兵手持,细长刃,短把,是后世唐刀和日本太刀的祖宗。长把大刀直到宋才有明确记载,刀头也比所谓青龙偃月刀的形制精悍许多,日本人当年拍的《敦煌》有体现。青龙偃月刀那种东西,就是戏台上的玩意儿!

顾颉刚磕巴,鲁迅总笑话他。老顾回忆自己磕巴成因是小时候上私塾,老师让他背《诗经》,憋不出来挨揍,啪啪揍脑袋,又惊又吓从此落下了病根。“关关雎鸠!本来就像磕巴说话嘛。”想起我初中那个政治老师了,没事就刁难我,现在我一紧张就磕巴。

鲁迅死后第二天,周作人上课讲的是颜之推《兄弟》,下课后说:“我不能再讲了,我得去老太太那边。”

“天上雷阵阵,地下雨倾盆。笼中鸡闭户,室外犬管门。”这诗写得怎么样?细细,章太炎写滴。表颦眉,写的时候他才六岁。

林琴南上课学生睡觉,老林说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有个风流和尚过桥,对面一美女扭着小腰也上了桥。”一句话大伙都精神了。然后哪?然后哪……老林骨碌骨碌转眼睛说:“然后,然后一个向东,一个向西,走了。”

黄侃说外国书太硬,躺着看不方便翻,于是琢磨来个比喻,于是说:“中国线装书是布鞋,国外书是硌脚皮鞋。”为了比喻更生动,他演起来了,不用手而是两脚互踩把鞋脱了,又用脚跟蹭回穿上。得意扬扬对前排穿皮鞋的学生说:“你行不?”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啊的悲剧
说话磕巴,啊开头,啊中间,啊结尾。譬如见面礼,问话;“啊,疙瘩啊爷,吃饭了啊。”句式里的啊,大都应该省略,舌头不由自主屡屡把它突出,几乎成了专利,只要啊一出现,就是他在讲话,一点都不吝啬。原来是粮站副站长,抓住一个偷粮食的小偷,遵照站长口喻

0评论2024-01-2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