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进行的化学革命被公推为18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在这场革命中,他以雄辩的实验事实为依据,推翻了统治化学理论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建立了以氧为中心的燃烧理论。针对当时化学物质的命名呈现一派混乱不堪的状况,拉瓦锡与他人合作制定出化学物质命名原则,创立了化学物质分类的新体系。根据化学实验的经验,拉瓦锡用清晰的语言阐明了质量守恒定律和它在化学中的运用。这些工作,特别是他所提出的新观念、新理论、新思想,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拉瓦锡是现代化学的创始人。他的主要业绩是将过去和当时的许多实验结果加以综合,使之成为完整的学说。
为了证明自己的设想,他用白磷作了一系列实验,毫无例外,白磷燃烧之后产生的白烟比白磷重了,这证明“磷和空气发生了化合”。而白磷在燃烧过程中,只有1/5的空气可以助燃,拉瓦锡把这种空气暂时称为“有用空气”。
至此,应该说“燃素”学说可以推翻了,但拉瓦锡仍不肯冒然作出结论。1774年,他又用天平在曲颈瓶中通过加热金属作了定量研究,结果仍然证明了他的设想!
“如果能从金属灰中提出纯的‘有用空气’的话,那么,我的燃烧理论就无懈可击了!”按照他的这一新设想,1774年10月,他在加热汞灰之后,收集到的“脱燃素空气”果然具备了他对“有用空气”所预言的性质。这时,拉瓦锡坚信:绝对没有“燃素”存在,可燃物质的燃烧,或者金属变为煅灰并不是分解反应,而是与“有用空气”发生了化合!1777年,他把这种“有用空气”正式命名为氧。
在化学发展史上,化全物的第一种合理命名法是拉瓦锡和另外三位化学家共同拟定的。此后,化学反应过程及其定量关系才开始用初步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来说明。拉瓦锡以1787年建立的新化学语言和1789年出版的《化学基本教程》完成了化学革命,用17年的时间改造了化学科学。
拉瓦锡具有非凡的科学洞察力和勇往直前的无畏精神。他毕生勤奋,每天6点起床,从6点到8点进行实验研究,8点到下午7点从事火药局长或法国科学院院士的工作,7点到晚上10点,又专心从事他的科学研究。星期天不休息,进行一整天的实验工作。
我只是认真做好每一件事
她叫张俐娜,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教授。她1940年生于福建光泽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受家庭环境熏陶,从五六岁时,她就开始接受良好的启蒙教育,表现出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年少时,张俐娜的志向是当一名小学
0评论2024-01-2570
爆笑课堂
爆笑课堂◆化学老师问:“在我们学过的化学键中,除离子键、共价键外,还有什么键?”学生回答:“还有回车键。”◆美术老师问:“在我们学过的红色中,除了中国红、玫瑰红,还有什么红?”学生答:“韩红。”◆地理老师问:“一个漆黑的夜晚,你在野外迷了路
0评论2024-01-2427
化耻辱为力量
俄罗斯著名化学家布特列洛夫小时候对化学特别着迷,尤其爱动手做实验。一次,不小心,实验过程中发生爆炸,被老师发现了,罚他在脖子上挂一块大牌子。牌子上写着:“伟大的化学家”。老师只图一时痛快,没料到,这次侮辱事件却成了布特列洛夫的“内动力”。他
0评论2024-01-2345
晚清牛人徐寿简介 徐寿的历史功绩
说起晚清英豪,李鸿章、张之洞、曾国潘等人肯定第一时间浮现大家脑海。本文给大家介绍的晚清牛人不在此列,他是真的牛,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位牛人就是晚清科学家、中国近代化学启蒙者,造了中国第一艘军舰,建了中国第一所科技学校,一人撑起中国近代军工
0评论2024-01-2351
能防小偷的臭鼬锁
丹尼尔·艾德斯诺克出生于美国旧金山,因家境不好,2009年高中毕业后便辍学到一家自行车车行打工了。一天中午,他问老板,为什么他最近看到很多来买自行车的人都是刚来这里买过的,老板说现在丢自行车已是家常便饭,在美国每年大概会有1500万辆自行车
0评论2024-01-2345
幸亏有个冒牌货
卡尔·威尔海姆·舍勒是18世纪瑞典著名化学家。14岁起,他就在一家药店当学徒,业余时间获得了很多化学领域的技术成就。虽然很有实力,但由于他为人低调,很多人并不知晓他的存在。这些人中当然也包括高高在上的瑞典国王。一次偶然的机会,国王才得知原来
0评论2024-01-2337
可怕的经验
可怕的经验有一位母亲盼星星盼月亮只盼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一天,她带着五岁的孩子找到一位著名的化学家,想了解这位大人物是如何踏上成才之路的。知道来意后,化学家没有向她历数自己的奋斗经历和成才经验,而是要求她们随他一起去实验室。来到实验室,化学
0评论2024-01-2339
把嘲笑当做成功的肥料
谢赫特曼1941年出生于以色列特拉维夫的一个乡村,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七岁时,他到特拉维夫一所学校的化验室里打扫卫生,耳濡目染之下,他总是带着怀疑的目光审视这个世界,一些刁钻的问题,让老师也难以接受,于是,罚他跑步,抄作业,打扫教室,便
0评论2024-01-2244
蒲公英教会我的一课
小时候,我经常把一束束刚采的蒲公英花带给妈妈,这些花的花茎粘乎乎的,我爸和我妈都很烦这些草地里的花,但我喜欢,我觉得它们挺漂亮的。后来它们在院子里泛滥成灾了!我们每次得用几个小时才能把它们拔出来,然后再用手指揪下上面的花。但这些蒲公英却是一
0评论2024-01-2241
获得诺比尔化学奖的“丑小鸭”
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得者奥托瓦拉赫曾是一个被认为是成才无望的“笨学生”。瓦拉赫在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主修文学。不料一个学年结束以后,老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鉴定:“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很难在文学上有所作为。”
0评论2024-01-2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