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给“良药”加“糖”,给“忠言”挠“痒”

2024-01-21 20:53260

晏子是齐国灵公、庄公、景公时三朝贤相,以节俭爱民为齐国人所敬重,担任宰相期间“食不重肉,妻不衣帛”,君主有所问便直言进谏,无所问便公正行事,因而得以事齐三代,名扬诸侯。

齐景公在位时,刑法相当残酷,动辄就用把人的双脚砍掉的刖刑,老百姓深受其苦,敢怒不敢言,君民关系紧张。当时,社会上出现了一种专门做假脚出售的职业,生意相当火爆。晏子家住在集市旁边,对这一行业的火爆了如指掌,同时对景公的这种酷刑也深恶痛绝,总想找机会劝劝景公免去这种砍人脚的酷刑。

这天,机会来了。

晏子家的房子低矮潮湿、狭窄,地处闹市,嘈杂不堪,到处尘土飞扬,齐景公便有意打算让他搬到敞亮干燥的新房子里去居住。

晏子推辞说:“别人能住,我也可以住,要不然就会有人说我奢侈,而且家靠近集市,买东西方便,价格也便宜,可以节省一部分开支,也便于随时知道集市里东西价格的贵贱。”

景公说:“既然有那么多的好处,你说说,最近什么东西卖得贵,什么东西卖得便宜?”

晏子说:“假脚卖得贵,鞋子卖得便宜。”

景公听了很吃惊,假脚卖得贵,鞋子卖得便宜,那是因为自己滥用砍双脚的刖刑这种酷刑所致,思虑再三之后下令免去了刖刑这种砍人脚的酷刑,深得人心,老百姓拍手叫好,君民和谐共处。

良药苦口,忠言逆耳,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但是要真正要做到的话很难。晏子没有直接劝谏景公,而是转了个弯,给“苦口的良药”加了点“糖”,给“逆耳的忠言”挠了挠“痒”,让“良药不苦口”、“忠言不逆耳”,让人便于吃进“良药”,听进“忠言”,达到劝谏的目的,这就是晏子不露声色的劝谏智慧。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慢些
我每与友人滕恩昌兄道别,他必嘱我:“慢些。”天长日久,习以为常,并不放在心上。偶尔也想:“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快些还来不及,岂能慢些?越想越有理,由不得要加大脚力,骑了飞车,奋起直追,把路上丽人都甩到身后去。不想一日正得意忘形,横空出世

0评论2024-01-2140

以火救火的故事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颜回,来向老师辞行。颜回说:“我听说卫国国君独裁凶暴,荒淫昏乱,不管百姓死活,人们怒不敢言,所以我打算给卫国国君当个医生,替他治理国家····&middo

0评论2024-01-1836

忠言顺耳
在生活中,总有时候我们会遭遇到一些难以接受的忠告和批评。这些忠告可能触及我们的痛处,让我们感到不舒服甚至愤怒。然而,正如一句谚语所说:“忠言逆耳利于行”,我们应该学会接受和珍惜忠言。忠言顺耳是一种对我们进行提醒和指导的真实友谊的体现。当我们

0评论2024-01-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