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能仁和尚传

2024-01-21 19:04370

据说,凌云大佛修建时,有个蓝本。这蓝本就是东佛岩上能仁和尚的石像。

有一年,峨眉山蛇精经过嘉州,被路边的石头绊了一跤,摔了个嘴啃泥,碰落了两颗门牙。蛇精大怒,“呸呸呸”连吐了三泡血口水,怒冲冲地回峨眉山去了。不料,那血口水经风一吹,满山满岭都出现了金环蛇。

这金环蛇,象精心刺绣的彩色飘带,十分美丽,但毒性很大,若咬着人,不死也要脱层皮。它们成群结队,到处伤人。打猎,它躲在草丛树枝上;捕鱼,它藏在石缝水草边,种庄稼,它钻在田埂地角里。人们干活担心毒蛇咬,走路害怕毒蛇伤,闹得人人胆战心惊,个个惶惶不安。

这年四月八日,来了个身背葫芦的云游僧人,法号能仁。他听了老百姓的诉说,决心清除这遍地的金环蛇害。

葫芦僧法术高强,并有一个收妖的宝葫芦。无奈那金环蛇是污血变的,不能收人宝物内,所以束手无策。他查法书,知道昆仑山上有个蜈蚣岭,岭上有个蜈蚣洞,洞中有条千年老蜈蚣,毒气能熏三千丈,蛇蝎虎狼触之即死。要除金环蛇,只有用这“以毒攻毒”的办法了。

葫芦僧告诉嘉州百姓说:“你们每家每户得准备烧三天三夜的艾草,过了双七,我来替你们消灭金环蛇。”说完,他就离开了嘉州。

葫芦僧晓行夜宿,走了一山又一山,渡过一河又一河,来到昆仑山上的蜈蚣岭。在蜈蚣洞前,他取下背上的宝葫芦,“当当当”连拍三下。

飞蜈蚣正在洞中修炼,听得洞门三声滚雷响,知道是冤家对头来了。走出洞来,见是一个和尚,就怒喝道:“秃驴,我与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为何侵我地盘?”葫芦僧合掌说:“阿弥陀佛,出家人以慈悲为本,今我不辞万里跋涉,特来请君去嘉州为民除害。”蜈蚣精大怒:“秃驴,你好没道理,你要做好事,与我何干,还不快给我滚开,否则,要你死在眼前。”能仁和尚哈哈笑道:“不是打虎手,敢向虎山行?贫僧念你修炼了千年,好言劝你阪依佛门,怎么出言不逊,恶语伤人呢。”

蜈蚣精被葫芦僧揭穿了老底,气得呀呀怪叫几声,就地一滚,变作一丈八尺长的蜈蚣,“呼呼呼”对着葫芦僧吐黑气。和尚见了不慌不忙,揭开葫芦盖说声“进去”,那毒气便一丝不剩,全装进葫芦里去了。

娱蛤精大怒,百脚一蹬,飞到空中,抖动毒须,张牙舞爪,向和尚扑了下来。和尚呵呵大笑,将葫芦连弹三下,偌大一条飞蜈蚣,竟一头栽进葫芦里去了。飞蜈蚣被装进去后,浑身象剥皮抽筋般难受,疼痛得骨头散了架似的,连忙向能仁和尚再三哀告,愿意到嘉州一遭。和尚笑道:“敬酒不吃吃罚酒。早要如此,也不会吃两百年的亏了。”原来,飞蜈蚣在葫芦里呆那么一会儿,竟短了它两百年道行。

能仁骑上飞娱蛤,只一个时辰,便到了嘉州。他走下地,又要把飞蜈蚣装进葫芦,飞蜈蚣吓得直战抖。

和尚笑笑说:“不碍事,这回不短你道行。”说完,他将葫芦倒过来,反敲了三下,将娱蛤装了进去,飞蜈蚣在里面不冷不热,舒舒坦坦,十分自在。

和尚又挨家挨户吩咐百姓在半夜时烧艾火,防止毒气浸人房内。到了子时,金环蛇爬出洞来,四处活动。和尚揭开葫芦盖,蜈蚣飞了出来,放出漫天毒气。金环蛇被毒气一熏,尽都瘫痪在地,动弹不得了。

第二天,人们遵照和尚的吩咐,把毒蛇丢进艾火里。一连烧了三天三夜,才把毒蛇烧尽。飞娱蛤灭了毒蛇,自回昆仑山去了。

再说,蛇精在峨眉山龙门洞内,忽觉心惊肉跳,毒牙根火辣辣疼痛。一拍脑门,知道是葫芦僧在嘉州烧杀金环蛇。于是,变作一个老道,背了一口青锋宝剑下了山。

这时,葫芦僧还在嘉州圣岗山带着众人寻找金环蛇,没提防岩上出现了一个头戴碧莲冠,身披缕金羽衣,腰系黄绦,足穿朱易的老道。老道居高临下,大喝一声:“秃驴,你烧死我的蛇族子孙,怎肯与你善罢甘休,你的末日到了。”说着对准葫芦僧一剑飞去,正好戳进葫芦僧的心窝。葫芦僧应声倒下,临死前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取下宝葫芦连拍三下,把蛇精装进葫芦化为灰烬了。

乡亲们见葫芦僧被老道杀死,悲伤不已,人们感激他为民除了蛇害,就在他死去的地方,给他雕了一尊一丈多高的石像。并为他建了一座庙宇——能仁院。

后来,海通和尚来到嘉州,要在凌云山修大佛。他对能仁和尚十分景仰。心想:大佛工程巨大,只画个图样是不够的,能仁和尚颇有功德,就用他的石像为蓝本吧。

宋代大诗人陆游,在游了东佛峡、瞻仰了葫芦僧的石像后,颇有感触,写了一首并序的诗:

能仁院前有石像,高丈余,盖作大佛时稿也。

江阁欲开千尺像,云龛先定此规模。

斜阳徙倚空三叹,尝试成功自古无。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百变王祖蓝:幸好我不是高富帅
每个笑匠都是悲剧人物香港的戏剧掌门人许冠文曾说过:“每个笑匠都是悲剧人物。”王祖蓝非常赞同这句话,没有见证过生活最艰辛的一面,就不可能对人性有深入的认识,也就无法演出真正打动人心的喜剧作品。王祖蓝的父亲是一个天性乐观的水泥车司机,有一阵子全

0评论2024-01-2593

冰糖葫芦虽小商机大
戏法人人都会,技巧各有不同。只要你知道怎么在生活中多动一点脑筋,尝试着减一点儿或者加一点儿,或许你也能搞出大名堂来。一向聪明能干的朱呈,曾经是山东省临沂市的“市级劳动模范”,但1997年,她下岗了。整整两年,她一直找不到自己人生的位置,虽然

0评论2024-01-2576

笑话:《减压》等
笑话:《减压》等减压秦大姐的儿子今年参加高考,考试结束后,同事们都关心地问她儿子考得怎么样,有没有发挥出平时的水平。秦大姐说:“儿子说他没考好,正郁闷呢。”同事安慰道:“你儿子学习成绩一向优异,是不是你给他的压力太大了?”秦大姐说:“我没给

0评论2024-01-2464

笑话:减压
笑话:减压减压秦大姐的儿子今年参加高考,考试结束后,同事们都关心地问她儿子考得怎么样,有没有发挥出平时的水平。秦大姐说:“儿子说他没考好,正郁闷呢。”同事安慰道:“你儿子学习成绩一向优异,是不是你给他的压力太大了?”秦大姐说:“我没给他施加

0评论2024-01-2471

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
两只小熊在森林里相遇了。他们很快成了小朋友。“你的眼睛真漂亮!”“你的声音真好听!”好朋友就要形影不离!吃饭在一起!睡觉在一起!玩耍也在一起!可是,時间一久,两只小熊发现对方越来越不可爱了……“我要用这只葫芦做水瓶,以后再也不怕走远路!”“

0评论2024-01-2466

我叫你三声,你敢答应吗?
小小是个初一的学生,非常活泼、可爱,又喜欢学别人的台词,为此,经常惹的同学,父母哈哈大笑。这天,电视里正在热播《西游记》,其中有这样一个镜头:金角大王拿着那个宝葫芦,对孙悟空喊道:“我叫你三声,你敢答应吗?”当孙悟空发出一丁点声音时,就被收

0评论2024-01-2479

特殊顾客
小李在街东头开了个理发店,自从秋天开始流行大刷子似的“板寸”后,他的生意异常火爆。因为他的拿手好戏就是理“板寸”平头。这天,他的店里突然来了一老一少。老的是爷爷,少的是孙子。孙子戴着帽子,哭喊着要理个板寸。爷爷无可奈何,眼里噙着泪水向小李说

0评论2024-01-2456

葫芦笙的故事
彝族民间故事包罗万象,尤以史诗《勒俄特衣》《雪族》为其集大成者。这些故事鲜明地体现了彝族的民族特色,具有宝贵的民族学、人类学价值。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在我们彝族居住的一个寨子里,有家贫穷的农民,一家三口,有个独生姑娘,长得非常漂亮,晃眼一看

0评论2024-01-2455

白吃谁不吃
白吃谁不吃七十年代的供销社门口,两个小孩子在玩耍。女孩手里拿着山药干慢慢吃着。嘎子眼巴巴的看着吞咽着口水。女孩有所查觉的看着男孩问;“想吃吗?叫声姐姐。”嘎子若有所思的说;“不叫。”随后笑笑得意的说;“我会倒立,你会吗?”说着双手拄地轻巧的

0评论2024-01-2452

小葫芦与星星公主
从前,在很远很远的一片土地上,一位美丽的小女孩和她的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小女孩很善良,很有礼貌,还很听话。她的爸爸妈妈和全村人都很喜欢她。有一天,她爸爸把自己的小葫芦给了她,让她去附近的河里取水,她像往常一样,把小葫芦稳稳地放在头上、轻轻摆动

0评论2024-01-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