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个性女孩,在“独家定制”回忆录里掘出百万

2024-01-21 09:50330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本书,有着自己的个性,不可复制。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将自己的人生撰写成一本回忆录,供自己和家人欣赏、回味。然而,不是所有人有时间、有精力、有极富感染力的文笔来实现这个想法,孟佳的独家定制回忆录应运而生。这个80后的个性女孩在实现自己的梦想同时,也获得了百万财富。

追逐梦想

80后女孩撰写回忆录

80后的孟佳是个长相白净、文静秀气的女孩。2006年从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她顺利地成为和平区宣教中心的一名通讯员。尽管这份公务员的工作让人非常羡慕,孟佳却觉得没有挑战性。其实她内心里一直有个创业的梦想,她希望30岁的时候能有一家公司,自己当老板。

2012年的一天,她在网上看到北京一家文化公司的业务是给普通人写回忆录。这个新鲜的文化创意让她眼前一亮。

她想起几天前爷爷和她的一次谈话。孟佳的爷爷曾经在一家工厂任厂长十几年,现在退休在家。一天老爷子和孙女聊起了他想写一本回忆录的打算。孟佳欣喜地说道:爷爷,我一定会全力支持,您口述,我负责撰写,您看这样行吗?为此爷爷很开心。孟佳想,现在的人都流行拍照片、视频短片等写真,为什么不用文字为个人定制独家记忆写真呢?她的脑海里冒出了这样一个新奇的念头。

孟佳展开了市场调研,结果发现天津还没有这样一家公司以专业化的运作来经营这个事业,于是她更加有信心了,便萌发了创业的念头。但是要创业必须要先辞职,辞去这么好的一份工作,遭到了父母和亲友的强力反对。他们纷纷劝孟佳:你现在的职业多令人羡慕!辞去工作去办一个别人都没有做过的事业能行吗?但是孟佳却坚信自己的选择,她内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创出一番业绩来。

孟佳接的第一单业务,是一位好朋友介绍的,为她八十多岁的爷爷奶奶撰写情感回忆录。

那天在老人的家里,她与两位老人聊了整整一天,孟佳记下两万多字的素材。随后整理出爱情、事业、家庭等多个版块。采访中有这样一幕让她记忆颇深,她和两位老人一起吃中饭,当奶奶端的汤还剩半碗的时候,爷爷下意识地伸手摸了摸,然后关切地问奶奶:老伴儿,汤凉了,要不我再给你热热吧,你身体不好,要当心啊!孟佳非常感动,这个细节多有爱啊!因此,她给这本书起了一个朴实无华而又别有韵味的名字《我们俩》。两个月后,当她把这本包装精美的回忆录递给两位老人时,他们用颤抖的双手接过了这本书,然后用手指一遍遍地摩挲着封面,感激地对孟佳说:谢谢你孩子,你让我们的情感故事得以流传下去,太珍贵了!当孟佳把书中的句子念给老人们听时,他们不由自主地落下了热泪,这本回忆录不正是他们平凡爱情和走过的青春岁月最好的见证吗?对此孟佳深有感触,即使是对普通人生活里鸡毛蒜皮的碎碎念和情感,放在属于那个人的时代下,也有它独特的意义。

一天,一位坐着轮椅的阿姨来到了孟佳的公司。她想出一本回忆录,记录她曾经经历的种种苦难。阿姨很悲伤向她倾诉:我的降生就是人生苦难的开始。原来她有先天性软骨病,终身只能与轮椅为伴,之后又经历了身体残疾不能上大学和找工作四处碰壁在交谈中孟佳敏锐地发现,阿姨的人生并不都是苦难,其实也有幸福。她事业成功,家庭美满,为什么不能将这样的励志故事放到回忆录中呢?当孟佳向阿姨提出这样的建议时,阿姨转悲为喜。人生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没有挫折又怎能见彩虹,普通人也有快乐,普通人也有烦恼,人生就是这样痛并快乐着。

组建团队

真诚对待有前景的事业

创业初期,天津市和平区委宣传部、和平区文化旅游局的领导们非常看好孟佳的这个项目,并将其列入孵化器,在软硬件等多个领域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也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和建议,这让孟佳更加坚定她的创业之路。

公司成立伊始,孟佳既要熬夜写文稿,又要跟印刷厂联系做宣传页,还要招聘人才,其中最困难的就是组织团队。孟佳从天津南开大学和天津师范大学的应届毕业生中选才,她不急不躁,跟每个应聘者真诚地沟通,并说服他们和她一起做这个有趣又有前景的工作。

就是凭借着热情和真诚,孟佳终于组建了有十多人的撰写团队,他们大多是充满热情和活力的80后和90后。

团队好不容易组建起来,资金问题又摆在了眼前:公司一个月房屋租金接近五千元,还要为员工配置录音笔、笔记本、报销车费这些都是不小的开支。为减少开支,孟佳的一些办公设备都是向亲朋化缘得来的。

要想公司的新理念尽快被人熟知,扩大宣传就成了首要任务。孟佳在公司的宣传页上,撰写了这样一份文案:一份字数寥寥对应年谱的简历就可以概括人的一生,但是用回忆录的方式写出来却可以是真实人生中每一个记忆闪光点的放大。这就是和那些陈列在书店里的名人传记最大的不同。因为普通人也有自己人生最宝贵的回忆,但更多的是提炼了普通人的人生哲学。在逝水年华追忆曾经的点点滴滴,浓缩生活的幸福美满。

正是基于这样的创意理念,为普通人书写人生哲学。这也成了打动顾客愿意撰写回忆录的敲门砖。

随着公司好口碑的相传,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渐渐认可这种留下过去美好回忆的方式。

为了做到采写精彩、撰写精品,孟佳要求员工们真诚对待这份全新的事业,拿出百倍的热情为顾客全心全力地服务。她每周都会和员工坐在一起畅谈工作,把每一个人都当成是好朋友。

孟佳在团队的管理方式上也颇有高见,她不设考勤这项指标,平日里只要求大家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创出业绩,具体出勤时间完全可由员工自己掌握。

正是基于她的真诚和做事的认真,公司很快地步入了正轨。

引来风投150万

为百味年华增添活力

在她的精神感召下,公司全体员工信心十足、群策群力。不久,公司的业务也上了一个新台阶,前来咨询洽谈的客户越来越多。孟佳在和公司员工讨论之后,扩大了业务范围,推出了怀孕宝宝日记、在路上、夕阳红、峥嵘岁月、那些年那些事、爱情回忆等不同的主题业务。

一位叫孙璐的准妈妈找到了孟佳的公司,原来她想写一本怀孕宝宝日记。很早她就有这样的念头,但一直觉得自己的文笔不太好,也不满足于记录下只言片语的片段,后来通过朋友了解到百味年华推出的这类业务,就带着希望找到了他们。很快孟佳通过与她的交谈帮她梳理思路,发现她生活中很多故事的闪光点。孙璐的妈妈一开始不太接受,觉得女儿花钱找人撰写怀孕日记就是多此一举,可是当她看完孟佳公司独家定制的怀孕宝宝日记后,一张张女儿怀孕后各个时期的不同照片,到一篇篇做准妈妈的开心故事和感悟细腻的文字,孙妈妈读后被彻底打动了,她觉得这本怀孕宝宝日记写的很好,非常有纪念意义,现在孙妈妈也决定定制一本回忆录。

就在不久前,有一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找到孟佳,想为他们走过的6年恋爱岁月写一本《爱情回忆》,作为婚礼上最珍贵的礼物赠送给所有来宾。孟佳听完当时就抑制不住激动,爱情回忆太珍贵了。于是她派公司的撰写人员先后十几次对他们进行了采访,记录了他们爱情的酸甜苦辣。婚礼的那天,当一本本散发着油墨芳香的《爱情回忆》在来宾手中被翻阅时,人们当即被书中他们动人的爱情故事所吸引。而这对新人婚礼上激动地共同举起了这本书,并表示,这是他们永远的爱情见证,他们要一直相爱下去。

天津一位资深婚礼主持人郑伟也找到了孟佳,想撰写一本那些年那些事的回忆录。他说,每一个故事都和他主持过的婚礼、接触的情侣有关,这段回忆见证了天津十年来婚恋观的巨大变迁。孟佳的公司满足了他的愿望,为他撰写了这本回忆录,郑伟很满意,还自费印刷了许多本,送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和同事。

如今孟佳的百味年华文化传媒公司已迈入第二个年头,她的公司已经为许多人撰写了多篇回忆录。他们中大多都是各行各业的普通人,有20多岁的年轻人,也有80多岁的老爷爷老奶奶,直接创造经济效益上百万。

但孟佳并不满足现有的成绩,她要带领公司走出一个全新方向。为此,她雄心勃勃地参加了天津电视台一档创业节目。节目中她的百味年华新兴个性化文化产业公司引起了不少投资人的极大兴趣,而她对这个事业的精准把握和公司先进的创业理念,最终赢得了高达150万的风投资金。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她还有计划将回忆录撰写的业务范围扩展到全媒体领域。此外,她想创办一个网站,想把一些有意思的故事以文学再创作的形式进行连载,扩大影响力,借用网络新媒体的力量来更好地宣传回忆录的项目。

孟佳在不断记录别人的同时,也在不断充实着自己的精彩人生。正向她所说的,人生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只有战胜挫折,有越挫越勇的勇气,人生方可攀越顶峰。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新兵回忆录
邓军从小就喜欢军事,他对军事充满着无比的喜爱,邓军的性格坚毅,能吃苦,身强力壮。大二那年,他选择了去当兵。他选择的是陆军,被分配到了青藏高原一带,我们都知道,像那种地方,鸟无人烟,空气稀薄,一般人都会有高原反应。又到了新的一年里的新兵训练时

0评论2024-01-2431

林彪称手下能抵十万兵的大将是谁
1955年授衔的开国中将中,苏静将军算是名气比较小的一位,开国中将中,搞纯政工工作出身的,很少,要知道当时很多四大野战军纵队司令员,军长,都只授衔少将(如贺晋年、丁盛、钟伟等),而苏静的简历中,建国前最高也只做到了东野情报处处长,从红一军团

0评论2024-01-2344

我的某大型超市打工回忆录
前言:作者为上海郊区松江区的普通老百姓,此文为回忆多年前刚踏入社会工作的青涩经历,以下为正文:最近听说有上海又有一家E-MART关张了,不由得想起自己七年前在另一家生意非常好的某大型超市工作的经历,至今记忆犹新。写上来给大家分享。依惯例:有

0评论2024-01-2278

我对我姐的回忆录
我出生在一个非常贫穷的家庭,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我们住在一个大而简陋的瓦房,每当下雨的时候,我家的盆总是不够接的,因为有太多漏水的地方;我还记得那时的天井,就是用一张带有多年痕迹的透明胶纸盖在我们的头顶上,从那块胶纸上,我看见了一块白灰色的亮

0评论2024-01-22260

我在《纽约客》当前台
某一个晚上,一大群人挤进美国曼哈顿国家艺术俱乐部,去见证一部用55年的时间完成的处女作的出版。作者是75岁的大学教授、风趣的珍妮特·格罗斯,她在书中讲述了自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职于《纽约客》杂志的故事,那时该杂志正如日中天。一位特约撰稿人回

0评论2024-01-2051

三个月的求职面试经历回忆录
前话:话说2年的创业过去了,随着项目的盈利能力越来越弱,基于家庭的压力,不得不暂停创业的步伐,回归到找工作的路程。于是,就有了这两三个月长短性找工作的心得体会。前前后后,三个月时间,面试了10家左右,这里就心情的回忆,花个八小时,一次性把所

0评论2024-01-1825

养狗回忆录
养狗回忆录小时候的我对于养狗这件事情可是充满了期待,每天都憧憬着有一只自己的小狗陪伴我成长。直到有一天,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在家里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给它取名叫“小花”。起初,小花是一只活泼好动的小狗崽子,总是在家里到处乱跑。它的无忧无虑的态度

0评论2024-01-1737

金梳子
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名叫李达。这个村庄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小村,李达一家代代过着务农的生活。虽然岁月已催人老,但他依然身体硬朗,每天劳作不辍。他总是默默地坚持着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一天,李达的老伴病倒了。他们夫妻俩一直以来

0评论2024-01-1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