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用行动打破“不可能”

2024-01-20 12:49520

1950年,20出头的郑小瑛来到当时最负盛名的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她似乎注定就是为音乐而生,六岁学习钢琴,十四岁精通各种乐器并且多次登台演出。在莫斯科音乐学院里,郑小瑛的才华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她的曲子时常被学校交响乐队拿去演奏。

有一次,在音乐厅看见指挥师正演奏她的曲子,她被那种意气风发深深吸引住了,一个理想由此萌发:“我要成为一位优秀的指挥家!”

从那以后,郑小瑛一有时间就跑到音乐厅去看表演,当然,最主要的是暗中学习指挥技巧,还时不时找机会向教授求教。回到宿舍后,她就对着自己的曲子开始练习指挥,同学们都取笑她说:“难道你想成为一名指挥家吗?别白费力气了,因为那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同学的话其实不无道理,当时全世界的女性地位都不高,有机会接受音乐教育的女性已经很少了,更何况是女性指挥家?虽然不敢说全世界绝对没有一位女性指挥家,但在当时,他们都没有听说过。指挥家,似乎是专属于男人的职业。

“难道女性就不可能成为指挥家吗?”郑小瑛在心中发问。没人能给她答案,能给答案的人只有她自己!

此后,郑小瑛在指挥上的学习和锻炼更加勤奋了,从表情到手势,从眼睛到心灵

机会总是属于有准备的人!有一次,学校里组织一个音乐盛会,郑小瑛所作的一首曲子被选进了演奏曲目中。而观众席中,有两位响当当的人物:苏联国家歌剧院的指挥海金和莫斯科音乐剧院的指挥依波拜因。谁都没有想到的是,正当音乐指挥走上台子的时候,他居然扭伤了脚,一个踉跄跌坐到地上,全场一片惊呼。工作人员很快跑过去扶住教授,同时还有人把椅子搬上指挥台,想让他坐在椅子上指挥,但那同样不行,因为他扭到脚的同时也碰伤了肘部。教授摇摇头,全场不知如何是好!

郑小瑛一下子从椅子上站起来,在一片惊愕的目光中,走到那位教授的面前一鞠躬说:“我以艺术的名义向教授申请接过您手中的指挥棒!”

面对这样一张年轻而坚毅的脸,教授找不出任何理由拒绝,他把手中的指挥棒递给了郑小瑛。她转过身,对乐手们点头示意,指挥开始了:只见指挥棒在她的手中时而急促有力,时而缓和悠扬,音乐就像是从她指挥棒上流淌出来似的,时而奔腾如雷,时而平静似水,她那热情奔放,气魄雄伟的指挥蕴藏着无比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简直无懈可击,完美无瑕,就连那位扭伤脚的教授和观众席上的海金、依波拜因也频频点头。一曲结束,掌声四下雷起,海金和拜因更是对郑小瑛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她,将来必定是一位卓越的指挥家!”

当天,海金正式向郑小瑛提出邀请,让她进入苏联国家歌剧院深造指挥艺术。“艺术应该属于任何人,不应该有性别之分!”海金说。进入国家歌剧院后,郑小瑛刻苦学习,先后成功地指挥了《托斯卡》、《茶花女》等一系列苏联经典歌剧,在苏联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郑小瑛:“80”后的音乐梦
她是中国第一位歌剧、交响乐女指挥家。今年已经84岁高龄的郑小瑛女士,如今依然活跃在指挥舞台上,她笑称自己是“80”后,和当下中国的“80后”一样年轻,充满活力。指挥界的稀有动物1955年2月,苏联指挥家列·尼·杜马舍夫主持中国第一个专业合唱

0评论2024-01-2474

断了退路才有出路
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他的许多作品是被“逼”出来的。记者细问究竟,金庸才说了自己主动被“逼”自断退路的事。原来,他在写作《连城诀》时,一度产生了厌倦懈怠的心理,有时一天也写不出1000字。他觉得这样不行,于是就主动与

0评论2024-01-2457

识破圈套
识破圈套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按照评委会给他的乐谱指挥演奏时,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他认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不如意。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会的权威人士都郑重的说明乐谱没有问题,而是小泽征

0评论2024-01-2454

尼克松和小泽征尔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第一个任期内政绩斐然。1972年,尼克松竞选连任。当时,大多数政治评论家都预测尼克松将以绝对优势获得胜利。然而,以往的失败在尼克松心底留下了阴影,此刻他本人却很不自信,极度担心再次出现失败。在这种潜意识的驱使下,他鬼使神差地

0评论2024-01-2364

广告
美国指挥家斯托科夫斯基在巴黎时,常到一家小饭馆去吃饭,老板每天好菜好饭款待他,收费低廉。一天,斯托科夫斯基问老板:“你为什么对我这样的客气?我又不是付不起钱。”“我非常喜欢音乐,”老板热情地大声说,“为了音乐我可以牺牲一切!”斯托科夫斯基非

0评论2024-01-2232

睁眼的“危险”
为了集中注意力,小提琴家米尔坦和指挥家卡拉扬在演奏或指挥时都有闭眼睛的习惯。他俩的第一次合作演出是在瑞士的卢塞恩。后来米尔坦谈起那次演出时说:“我们彼此之间心领神会,配合默契。中间只有一处险些出错:整个演出过程中我睁过一次眼睛,看见卡拉扬正

0评论2024-01-2248

认识自己的路
托斯卡尼尼原本主修大提琴,他的记忆力非常好,只要练习过一两次的乐谱,他就能背诵演奏。在他十九岁时,他随团到巴西的歌剧院演奏。有一晚,正要上演威尔第的“阿依达”,由于一连串的临时事故,两位指挥都无法上台,同事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把托斯卡尼尼推上台

0评论2024-01-2236

断了退路,才有出路
谁都不可否认,人在本质上都是眷恋舒适平稳,喜欢懒散闲逸的。但若要让自己的人生有所突破,有所成功,就必须给自己更大的压力,逼自己尽最大的努力。这时,选择自断退路确实是一个绝好的方式。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有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他的许多作品是

0评论2024-01-2235

自信勇敢的小泽征尔
小泽征尔是享誉世界的交响乐指挥家,在哈佛音乐系的课堂上他也是常被哈佛人津津乐道的人物之一。在一次世界优秀指挥家大赛的决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但是,在气势恢弘的音乐中,他那敏锐的耳朵却听见了不和谐的声音。起初,他以为是乐队演奏出

0评论2024-01-2238

天地之间的马勒
30年前,古斯塔夫·马勒在中国还是一个不为大众熟知的名字,中国的乐队很少公开演奏他的交响乐。20世纪80年代末,一位德国指挥家来上海,指挥上海交响乐团演奏马勒的《第二交响曲》,我去音乐厅听了。马勒的交响曲旋律陌生,但是气象万千,细腻处如细流

0评论2024-01-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