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江南牛人陈光标,废墟中挖出50亿

2024-01-20 12:36580

辞职创业,落魄街头掘得人生第一桶金

陈光标出生在江苏泗洪县农村,祖籍安徽。苦难的少小经历,过早地唤起了他“靠自己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从13岁起,陈光标开始卖冰棍、贩水果。17岁暑假结束时,他已成了全乡第一个“少年万元户”。

1985年,陈光标顺利考入南京中医药学院。毕业后,他被分到了南京中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不久后断然离职,扑通“下海”。

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光标知道有一种新上市的耳穴疾病探测仪。学针灸推拿专业的陈光标立即看到了商机:要是患者能直观地看到探测结果,那一定会大受欢迎。几天后,他拿着从同学和朋友那里募集到的3000元“风险投资”,请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的教授提供指导。经他改造后,患者只要手握仪器的两个电极,就能在显示器上直观地看到身体哪个部位有疾病。

“我把它从手机大小改成电脑显示屏大小,并命名为跨世纪家庭CT,不仅获得了国家专利,还受到了专家们的一致好评。”新仪器研制成功后,陈光标已经没什么钱了。他花15元钱买了一个被子,一张细席,露宿在南京街头。白天在路上用仪器为患者检测身体,晚上就睡在邮电局走廊上,清晨早早起来,花两角钱到公共厕所里用自来水洗脸、刷牙。

当时,每检测一位患者收2元钱,一天可以收入200多元。3个月后,陈光标挣到1。8万多元钱。不久,他租了房子,开始生产销售“跨世纪家庭CT”。

1996年,28岁的他创立了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把电子疾病探测仪卖进了全国20多个省区。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和吃苦精神,短短两年多时间,这位穷小子就“炼”成了千万富翁。

大发环保财,从建筑垃圾中发掘“宝藏”

2000年,各种治疗仪生产企业纷纷涌现,市场竞争十分激烈,陈光标决定转行。这时,他通过朋友的介绍,对循环经济领域产生了浓厚兴趣。据这位搞建筑物爆破的朋友透露,建筑拆除这一行隐藏着巨大商机,却一直鲜为人知。

“城市旧区改造中,每拆除1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旧房,开发商要贴补拆房公司几十元。但事实上,大多数拆房公司只要能揽到活,哪怕开发商不给钱,白干都乐意。你可别以为这些公司是在学雷锋,而是拆房这个看似灰头土脸的行当,其实获利丰厚。每拆1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楼房,平均可赚30元左右,高的可赚60元。”原来,老建筑里拆出的钢材、木材、塑料等,都能卖个好价钱,因为它们可以回炉再造。

随后,陈光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以上海为例,近年来每年旧房拆除达数百万平方米,有10多亿元的拆房市场,但专业的拆除公司却不多。如果放眼全国想一想,这一行的市场潜力多么大啊!

能回收的都回收了,工地上最后只剩下了真正的建筑垃圾,如何处理这些巨量的废弃物,才是最令拆迁公司乃至政府部门头痛的问题。它们主要由混凝土碎块、砖石、渣土、砂浆、装修废料等组成,在拆迁公司眼中,这些全都是没用的“赔钱货”因为清理这些垃圾,每一吨需要付20元的运费。一个10万平方米的拆房工程,将产生8万吨建筑垃圾,仅清运费就要耗资160万元!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产生5亿吨这样的建筑垃圾,但它的回收利用率却只有5%,也就是说95%都要拉到郊外露天堆放或填埋,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还严重污染了生活环境。基于此,陈光标产生了一个大胆念头:国家一直在倡导可持续发展,如果我能把建筑垃圾转化为生态建材,变废为宝,岂不是一举两得!

直到2004年去德国考察时,陈光标才惊喜地发现了他寻觅已久的“神奇武器”。那是一台停放在拆迁工地上的“庞然大物”建筑垃圾处理设备(系统),眨眼工夫,堆积如山的砖头、混凝土块等建筑垃圾,就被它“嚼”成了细小的颗粒!当地技术人员介绍说,这种颗粒可以铺路用。陈光标激动不已,当即以300万元一台的高价,从柏林引进了10台建筑垃圾粉碎设备。

陈光标形象地称这种流水线设备为“变形金钢”,因为无论是残缺的方块砖、圆石子、不成型的混凝土渣,这家伙来者不拒,只要投入它的大“口”中运作一番,全部都变成了小颗粒。

接下来,陈光标开始向修路单位推销他手中的建筑垃圾颗粒,起初人家还半信半疑,让他先放些货试试。当了解到这种环保建材的妙处后,客户们不仅当场付清货款,还纷纷急不可待地向他下了大订单。原来,他们以前铺设路基时用的都是碎石子,每吨的价格为130140元,而用陈光标提供的新型材料,每吨才30元!

废墟变金矿,

“中国低碳第一人”身价50亿

2004年7月1日,为保护土地资源,国家颁发了不许使用实心粘土砖的禁令。这让许多砖厂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要么关门大吉,要么改用替代原料采用石粉、沙子、石灰、粉煤灰等制砖,但这些原料不易找到且成本过高。这时,头脑灵光的陈光标放出了一条喜讯:用建筑垃圾也能生产出经久耐用的砖块,并且是环保型的!

原来,禁止挖土烧砖的条规刚一出来,陈光标就开始动脑筋改进他的机械设备,一番努力后,他终于如愿以偿,让“变形金钢”除了会生产小颗粒外,还能吐出细碎的粉末。他把这些深加工出来的粉末状建筑垃圾,以不菲的价格推介给了制砖企业。正愁找不到生产原料的砖厂老板们,对老陈的“雪中送炭”感到惊喜不已,试用一批货后,他们几乎没怎么讨价还价,就直接与陈光标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

如此一来,陈光标就几乎把所有的建筑垃圾,都变成了抢手的建材原料,一下将我国建筑垃圾的再生使用率,从可怜的5%拉升到90%,直追欧美发达国家的95%!此后,许多环保砖厂开始追着陈光标要生产原料,公路施工单位的催货电话也令他应接不暇。

2005年2月,陈光标创办了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开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随后,他又将拆迁房屋这一循环经济模式,移植到废旧汽车、家电、生产设备等方面。从此,在陈光标眼里已经没有真正的垃圾,只有放错地方的宝贝。他接到的拆除工程也越来越大:北京长安街扩宽项目中的拆除工程,曾发生火灾的央视大楼拆除工程,都是陈光标的公司做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长跑橡胶赛道,也是由他用“废品”加工而成。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唐代宰相阎立本简介 阎立本代表作
阎立本大约出生于公元601年,于公元573年去世,是唐代著名画家,同时也是朝廷倚仗的大臣,后来官至宰相,位高权重。人物档案姓名:阎立本国家:中国民族:汉族所处时代:隋唐时期出生地:雍州万年出生日期:601年逝世日期:673年11月14日职业

0评论2024-01-26282

米诺斯文明之谜
米诺斯王宫遗址的发掘,将欧洲文明的起源整整提前了1000年。但是,米诺斯文明如同传说中的迷宫一样,神秘莫测。它究竟从何而来?又为什么突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作出阐释。克里特岛很早就有人类居住,伊文思把最早有人定

0评论2024-01-25100

马耳他岛巨石建筑之谜
除了神秘莫测的英格兰巨石阵外,20世纪初以来在地中海上的马耳他岛也陆续发现了多处规模宏大、设计独特的史前巨石遗迹。这些不可思议的巨石遗迹的建造者是谁?在蛮荒落后的石器时代,他们为何耗费如此巨大的精力来建造这些巨石建筑?它的用途何在?人们百思

0评论2024-01-2583

古巴比伦空中花园之谜
人们一般相信,在远古时代的巴比伦王国,有一座美丽的“空中花园”;关于“空中花园”,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传说。可谁又知道,这座花园连同它的传说的背后,是一个又一个的不解之谜。新巴比伦王国的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和他美丽的王妃塞米拉米斯早已乘着黄鹤

0评论2024-01-25117

程翠英:“天普”的创新与传统
【人物名片】程翠英,山东单县人,北京天普太阳能集团总经理,英豪阳光太阳能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市大兴区人大代表,北京市优秀企业家,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8年担任北京奥运会第62棒火炬手。在她的带领下,天普集团先后承

0评论2024-01-25123

鸟笼上放一本书
1871年10月,一场大火烧了几天几夜后,一座8平方公里的城市被夷为平地,这就是美国历史上有名的芝加哥大火。人们开始了灾后重建。为了节约市中心用地,这一次,城市重建计划的重点是向天空拓展,也就是要建设高层建筑。当时,砖木结构是流行的建筑模式

0评论2024-01-2584

身无分文盖大楼
身无分文盖大楼不少当今的巨富大款,他们的财富大多是依靠当年独具慧眼、抓住时机并及时行动,而不是雄厚资金。日本冈山市有栋非常漂亮气派的5层钢筋水泥大楼。这栋大楼就是条井正雄所拥有的冈山大饭店。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位条井当年身无分文却盖起了这栋

0评论2024-01-2588

把泥土挪个地方
把泥土挪个地方加州海岸的一座城市中,所有适合建筑的土地在不断的开发中都已经被开发,并被予以利用,城市的地皮价格不断飙升。面对城市一边满是陡峭小山,另一边因为地势太低而每天都要被倒流的海水淹没一次的土地,一些开发商常常无奈地感慨。一天,一名叫

0评论2024-01-25106

化“危”为“机”
化“危”为“机”南宋绍兴十年七月的一天,杭州城最繁华的街市失火,火势迅速蔓延,数以万计的房屋商铺置于汪洋火海之中,顷刻之间化为废墟。有一位裴姓富商,苦心经营了大半生的几间当铺和珠宝店,也恰在那条闹市中。火势越来越猛,他大半辈子的心血眼看将毁

0评论2024-01-2473

欢快的巴士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现在每每想起来,我都还会忍俊不禁,笑出声来。这也算是我人生旅途的一段宝贵经历,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分享。故事发生在福建莆田——妈祖林默娘的圣地。那是2008年的初夏,上午10点左右,天气晴好,蓝天白云,空气都弥漫着花粉的

0评论2024-01-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