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之间
在我们生命的旅程中,得与失一直都是不可避免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似乎无法找到一种平衡,而常常陷入得失之间的纠结中。
人生中的得意与失意都让人难以忘怀。初中时,我曾是一名篮球校队的队员,每天训练不辍,为的就是一场胜利的比赛。终于有一天,我们战胜了一支实力强劲的队伍,瞬间的欣喜溢于言表。胜利的喜悦让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然而,得与失之间的转变总是那么莫名其妙。之后的一场比赛,我们遭遇了惨败,输了个干脆。失去了胜利,失去了自信,我沮丧得无法入睡。那种短暂的得意之后,失去的感觉让我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渐渐地,我明白了得与失之间的关系并非绝对。在篮球比赛中,我们追求胜利,但胜利并非唯一的标准。得失之间存在的更多是一种平衡,是人生的一个循环。
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陷入得与失的矛盾中。追求财富时,我们也可能失去了自由和快乐。相反地,专注生活的真谛,我们又可能错失了许多机会和物质的好处。就像是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上,我们需要反复地权衡选择,才能找到一种最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人生是一段旅程,旅途中的得与失是不可或缺的。倘若只追求得,而不经历失,我们或许无法真正珍惜那些所得来的东西。倘若只陷入失,而没有体会得,我们或许无法真正懂得如何去追求和努力。
在得失之间,找到平衡就是一种智慧。我们可以欣赏那些得来不易的成就,但也要学会接受和承受失落和失败。只有在得与失的平衡中,我们才能真正领悟到成功的真谛,并变得更加坚韧和成熟。
所以,让我们不要过于追求得失的极端,而是学会在得失之间找到平衡。通过接受失败和失去,我们能更加珍惜和享受我们拥有的一切。在这个旅程中,理解得失之间的关系,我们能够更加明智地抉择,更加从容地面对人生的起起伏伏。
得失之间,我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感受着成长的喜悦。让我们懂得,得与失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人生的丰富多彩。通过平衡得失,我们将能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幸福和成功。
有起有伏是人生,有得有失是生活
风浪中,一艘船沉没了,唯一的幸存者被冲到了一座荒岛上。他每天都期盼能有人将他救出去,但奇迹并未发生。为了活下来,这名幸存者开始用树枝搭建“房屋”,终于搭建好了,然而不幸再次降临,在他外出寻找食物的空档里,一场大火烧毁了他的房屋,他感到深深的
0评论2024-01-2489
在选择中学会放弃
在漫漫的人生岁月里,我们都会面临着无尽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又会使我们的生活充满着无尽的烦恼和痛苦,我们在不断失去一些我们不想失去的同时,也因为我们的选择却又让我们在不断地获得。我们失去的,或许是永远都无法追回,但我们得到的却也是他人无法体会而
0评论2024-01-2470
丢掉得失心,人生更快乐
丢掉得失心,人生更快乐面对人生重大选择时,你总是犹豫不决,害怕失败吗?遇到挫折与失误,只能一绝不振?人生的许多变量,只要正面思考,从错误中学习,都是让你成长的养分。一些看似简单却重要的道理,让迷惘的人发现生活并不是如此黯淡。停止考虑,先尝试
0评论2024-01-2449
善于总结是一种智慧
总结是一种智慧,也是一门学问。历览前贤俊杰,凡事业有成者,往往都善于总结。秦国蜀郡太守李冰潜心钻研水文,设计建造了“独奇千古”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总结出“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六字诀、“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真言,泽被后世。楚霸王项羽自矜
0评论2024-01-2488
禅师爱兰花
禅师爱兰花有一位金代禅师非常喜爱兰花,在平日弘法讲经之余,花费了许多的时间栽种兰花。有一天,他要外出云游一段时间,临行前交待弟子要好好照顾寺里的兰花。在这段期间,弟子们总是细心照顾兰花,但有一天在浇水时却不小心将兰花架碰倒了,所有的兰花盆都
0评论2024-01-2453
拥有平常心
拥有平常心一个小沙弥问一位高僧:“师傅,你悟道修行、修身养性有什么秘诀吗?”高僧答道:“有。”“那么你的秘诀是什么呢?”小沙弥继续问道。高僧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可是,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秘诀呢?每个人都是这样
0评论2024-01-2450
放下得道
一个和尚肩上挑着一根扁担信步而走,扁担上挂着盛满绿豆汤的瓷壶。他不慎失足跌了一跤,壶碎汤撒,这位和尚若无其事地继续往前走。这时,一人跑来说:“你不知道瓷壶已经破了吗?”“我知道。”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道。“那么你怎么不转身,看看该怎么办。”“
0评论2024-01-2356
平常心
有个人问慧海禅师:“禅师,你可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慧海答道:“有。”“是什么呢?”慧海答道:“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有什么区别呢?”慧海答道:“当然是不一样的!”“为什
0评论2024-01-2348
放下,就是安宁
1934年,弘一大师为闽南佛学院捐办了佛教养正院。典礼仪式上,有人问他:“您是无数人敬仰的大师,请问您究竟在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呢?”大师不假思索地答道:“有。”“请问是什么?”那人问道。大师说:“我感觉饿了的时候,就去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
0评论2024-01-2242
人与镜
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古人为政修身,讲究三鉴:以铜为镜正衣冠,以古为镜知兴替,以人为镜明得失。墨子说:“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以人为镜,关键有三。一是以谁为镜。哈哈镜不也是一种镜吗,但不足为镜。因为形象的丑化不好,灵魂的扭曲更糟。二是
0评论2024-01-2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