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梦回乡村

2024-01-20 12:11400

父亲告诉我,老家的房子就要拆了。小镇,冬的寒冷冻结了空气,却依旧凝不住那弥漫在冷风中的丝丝凛香。

我从老妇人手中接过那块洒满了黄糖的糍粑,亮晶的黄糖粉末留在老妇人干燥开裂的大手上。她包着一方暗色头巾,额头上有深深的沟壑。一笑,眼角的皱纹层层叠在一起。

我一口咬下细腻糯软的糍粑,绵长清淡的触感与丝甜在舌尖漾开,久违了的味道。就那么一瞬间,我突然觉得她是那么像我过世的祖母,即便我早已记不清她的样子。

我好像有很多故乡,又好像没有故乡。我太早离开武汉,每年回去,都似乎是一个游客的身份,与它有很远的一段距离。武汉这几年变化太大了,武昌通了沙湖大桥,我们自己都快认不出来了。小姨开车的时候,这样感慨。

是啊,老家的房子就要拆掉了!

南方以北,北方以南的武汉,农村都有打糍粑的习俗。一个比脸盆大的石盆,几根底部粗重的木棍,将蒸的熟热的糯米团捶打得松软而有弹性。大伯二伯的排屋连在一起,他们两家做糍粑的时候,全村都来帮忙。事实上,这就是每年一度的盛事:打糍粑,酿米酒。如同一根纽带,把整个村子的人连在一起,彼此和睦,令人羡慕。

每次打糍粑的时候,大伯总会笑着吆喝,让我也去帮忙。我看看那比我还高的木棍,笑着跑开了,也用汉腔回道:反正我又没力气,还不如给你们倒米酒去。

一个上午,经蒸、打、煎几道工序,洒上黄糖粉,便可入口。那种清甜细腻的味道深深地刻在了味蕾上,使我至今痴狂成迷,难以淡忘。其实,就像鲁迅的罗汉豆一样,并不见得好吃,但人们心有执念的,总是童年时吃过的东西。

村里人很勤劳。春节串门,我曾在一个温暖的午后,于院子一隅,看见一位纳鞋的年轻姑娘。针线来来回回,她的神情亦是安详的,仿佛是个虔诚的教徒,做着至高无上的工作。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当是他们做人的信条。有一回,父亲送一位老伯开车到城里去,老伯连连道谢,还在第二天就送来一篮鸡蛋作为答谢,令人有些不好意思。

而如今,大伯的孩子,我的哥哥姐姐,有的出去念大学,有的出去打工。人一少,糍粑就做得少了。米酒,也只是那么小小的几坛。

失落的感觉。

东边的老房子还是得拆掉。

我又何处寻回那清甜的味道?

中国的乡村,在城市铁蹄的践踏下,又该走向何方?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小白兔来采野菊花
秋天到了,草地上开满了金黄的野菊花,小白兔最喜爱这种花朵了,他拎着采蘑菇的篮子,去草地里采了满满的一篮野菊花。不要以为小白兔为了好玩,他才去采些花朵装点自己屋子的。小白兔是一个很有爱心的小白兔,他听妈妈说,森林里最近有不少小动物患了流感,小

0评论2024-01-2359

大水冲了龙王庙
村子里终于淅淅沥沥开始下起了雨,这是进入梅雨季节的第一场雨,一场晚了半个月的小雨。说也奇怪,往常的梅雨季刚到,缠缠绵绵的雨就吞吞吐吐的下个近一个月,之后酷暑就开始了,能盼来的是难能可贵的雷阵雨。而这一年的梅雨啊,就这么半吊着,即使阴着天也不

0评论2024-01-2370

赴客宴打糍粑过新年
离开乡下多年,总忘不了那一幅幅风物,那一道道风情,那一件件风韵。我下乡在川东,那时重庆没直辖,属四川管。每到春节端午节中秋节或红白喜事,我们知青都被热情的乡亲邀去赴宴,山里人的客宴那套讲究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山里人的客宴席位讲究“等级森严

0评论2024-01-2255

小狐狸和铁锅
不知是谁,把一口老铁锅放在了森林里。虽然很老了,锅底也早就被火苗熏得黝黑,但铁锅一个破洞也没有,还是结结实实的。想要煮汤啊,炸糍粑呀,只要生一堆火,铁锅就能好好地做出来。一只小狐狸路过,看到了这口铁锅。“呀——”他说,“好一顶帐篷。”这会儿

0评论2024-01-2150

姨奶奶
姨奶奶是我祖母的亲妹妹。姐妹两长的很像,简直就像一对双胞胎。听祖母说,姨奶奶有个儿子,在清华上学时,不知怎么“突然间成了右派”。姨奶奶没了寄托,祖母怕她想不开,于是接过来,常年住在我们家。 我出生的时候

0评论2024-01-1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