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我们对世界是有用的

2024-01-20 09:41470

13年前,来自德国的萨布瑞亚,在拉萨建起世界上第一所藏族盲童学校。她本人就是一位盲女,在丈夫保罗协助下,这所学校越办越好。他们还在数百公里之外的日喀则,建立了盲童学校的后花园盲童农场。她让更多的盲童在农场里织地毯、打毛衣、放牧、种地、挤牛奶、制作奶酪。萨布瑞亚很清醒,盲人最开心的处所,不仅是学习的地方,而是他们挥舞着双手,找到劳动尊严的地方。

萨布瑞亚不是一个普通的盲女,她的思想率真而高远,顽强而诚恳。根植于最真实的现实。萨布瑞亚说: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盲校,盲人被过度地保护着,这是不对的。必须给他们自由。去锻炼他们的肌肉,去培养他们的协调能力,而不是害怕奔跑、跳跃或者摔倒。和拉萨的盲童学校一样,日喀则的盲童农场的每一寸空气里都写着我们对世界是有用的。萨布瑞亚知道,如果盲人不会辛劳地工作,即便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伊甸园。那也不会长久。

丈夫保罗推心置腹地说:所有的帮助项目,都不是永远。NCO(非政府组织)就像观音菩萨,教人自助,然后消失。但盲童学校的存在,已让大家知道,盲人的生活,因有了开拓性的场地,悲伤已大大减轻,欢乐在不断产生,像我一样健全的人,从事这个工作,会感到另一种开心。我们希望盲童学校能够得到赞助,一直开办下去,无论由谁担任校长。为了维持盲校的日常花费,每年的很多时间,萨布瑞亚和保罗经常地飞来飞去,到各地募捐。

一个盲人想自食其力,就需要教育和培训,这是不容置疑的。你看,聪慧的吉拉,在盲童学校长大成人后,已从被教育者变身为教育者,吉拉从萨布瑞亚身上看到自身的潜力。她的两个哥哥也都看不见,她甚至计划让两个哥哥与自己一起,办一个低龄盲童学校。对盲童孩子的教育。越早越好。我们应从3岁到5岁开始培训,让他们能有一个像普通儿童一样的成长环境。吉拉是这样想的,也着手这样做。她心底里一直有这样的信念:让自卑早一点离开盲童,盲童就有了生活的主动。

失明,并不意味着这个世界就是黑暗。失明是一次机会,而不是悲剧。自信自强是盲人用自己的学习劳动方式,让世界变得更加从容。

萨布瑞亚有一句名言:我是失明了,但我可以向世界证明,并不因此而失去价值。这种理念,在盲童学校里深入每一颗心灵。在这里,很多盲童变得豁达、宽容和自信。当被别人骂成姑巴(藏语,意为傻子)的时候,盲童们学会了报以一笑,并回答:我不是姑巴,只是眼睛看不见。或者干脆予以回击:我可以在黑暗里读书,你行吗?他们有时还会骄傲地反诘:你会汉语吗?你会英语吗?你会电脑吗?盲童们的父母。因孩子的这种改变,也开始变得乐观自信:她(萨布瑞亚)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孩子。很多盲童学会藏盲文后。用手指能从那些凸起小点里读到整个世界,从此不再孤单。

萨布瑞亚耐心地教年龄小的孩子自理,从基本的生活技能学起:年龄大的则学习按摩和手工制作等常用技术,这些孩子都会共同学习藏语、汉语和英语。

颜色是什么样子的?

红色像火一样,像太阳下山的天空。

蓝色像什么?摸摸看,就像这清凉的水,酷酷的感觉。

那城市是什么颜色的?

拉萨是黄色的。山南是蓝色的。

这是西藏盲童学校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

萨布瑞亚不断地告诉孩子们:我们虽然是盲人,但是可以做很多的事情。我们可以比正常人做得更多。

在萨布瑞亚的畅销书《我的道路通往西藏》中,有一个细节非常令人感动。萨布瑞亚租来一匹马,骑上它走向170公里外的孜贡,去寻找那些有视力障碍的孩子。这经历太不一般,她自己看不见,但马能看见。读到这里,我的眼窝发热了。是的,她看不到的一切,那匹马就是她的视力,所以她一直跟着它走。也许你会问,这个免费的盲童学校,为啥还要校长亲自骑马找盲童来上学?因为在藏民的信仰里,盲人是前世造孽来今世受神惩罚的,盲童和盲人,因而普遍受歧视。很多家庭常偷偷隐瞒自己家里有盲童,有的盲童刚生下来就被溺毙。

为激发盲童潜能,2004年。萨布瑞亚和保罗邀请第一个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盲人埃里克,威亨梅尔和他的登山团队,指导盲校孩子攀登喜马拉雅山脉一座海拔7000余米的高峰。经过精心准备,6名盲童成功攀登至海拔6500米的高度,刷新了此前盲人团队登山的海拔纪录。这段经历被拍成了纪录片《盲视》,拿了很多国际大奖。

大学期间,萨布瑞亚学习了英语、计算机、历史和文学。她非同寻常地选择中亚学作为研修专业,藏、蒙学是她学习研究的重点内容,在电脑听音分析器的帮助下,她仔细研习藏文的字节构成。当她发现藏文在全世界没有盲文,她认准了目标开发藏盲文。在刘易斯。布莱叶发明的盲文基础上,她融合了盲文和藏文的特点,首先在世界上发明了可行易学的藏盲文和藏盲文打字机。

后来,萨布瑞亚的构想,得到了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支持,并得到了德国政府的赞助。从此,她就与西藏盲童联系在一起。萨布瑞亚把自信之光带到中国,把开启自强的钥匙交到这些原本素昧平生的藏盲童手里。有人说,德国不光有奔驰、宝马、奧迪,还有天使萨布瑞亚。这个评价极其恰当、极富睿智,因为萨布瑞亚传递着一种最伟大、跨国界的给予和理念。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听周云蓬唱歌,从来不轻松
“周云蓬是谁?”他是一个戴着墨镜、背着吉他游历的盲人歌手。他看不见,但比正常人更能敏锐地感受这个社会;他是个歌手,但他更像一个忧患的说唱艺人,用另一种方式表达对这个社会的现实关注。也有人说,周云蓬算不上一个纯粹意义上的歌手,他更像一个特殊的

0评论2024-01-2456

盲童的话
盲童的话从前,越国有一个小村子,这个村子很封闭,信息堵塞,而且交通也极不方便。村子里大概住有百十来户人家,其中有个盲童,十岁时父母就已经过世,只剩下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地过日子,他很聪明也非常坚强,他从小就很热爱学习,才十多岁就已经会算卦,会弹

0评论2024-01-2455

都市聊斋之鬼口
“槐园”,外围是坚实的水泥墙,有两人高,只能从大门口那漂亮的欧式铁艺大门,透着看到里面那雪白繁华的一片盛开着槐花的海洋。铁艺大门上明亮的霓虹灯闪烁着“槐园”两个大字,龙飞凤舞,仿佛出自名家之手。铁艺大门敞开了一半,仿佛在开门迎客。谁也不知道

0评论2024-01-2259

飞向太阳的盲童
1995年,河南省伊川县葛寨乡葛寨村,一个男孩诞生了。很快,爸妈发现孩子眼睛睁不开,看医生,结论是眼体发育不全,无治。无治也得治,这对农民夫妻放下一切抱着孩子跑各地大医院,跑了几年,欠债数万,所有医生都说无治,而且也再借不来钱了,只好作罢。

0评论2024-01-2227

一点善心救不了西藏盲童
拉萨盲童学校,校长旺堆给我们讲的一番话,击中我的心。旺堆是一个二十来岁的藏族年轻人,瘦瘦小小的,讲起话来从容不迫。有意思的是,他是用英语讲话,而且非常流利。旺堆大致是这样讲的:“刚开始学校只有六个孩子,现在有四十二个。盲人和普通人没有很大的

0评论2024-01-2141

撬开你的心门
安那西,是法国最古老的城市。莫尔是那里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在他手上起死回生的人数不胜数。 然而20年前,他却是一个劳改犯,因为情人背叛他投向别人的怀抱,他一怒之下刺伤了那个男人,由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变成了犯人,开始了三年的牢狱生活

0评论2024-01-2031

盲童瞄准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年轻的盲童名字叫小明。小明从出生开始就没有视力,但这并没有让他退缩或者自怨自艾。相反,他充满了无限的勇气和决心,总是对未来充满了希望。虽然小明不能用眼睛看到世界,但他通过其他感官来探索这个世界,并努力适应生活。尤其是他

0评论2024-01-1740

只是因为……
只是因为……在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有一位年轻的画家,名叫亚当。他住在一个迷人的小屋中,周围是郁郁葱葱的大自然。亚当对艺术充满了热情,每天都会拿起画笔,在那块纯净的画布上创作出自己的想象。他的绘画天赋得到了村民们的认可和赞赏,大家都称他为“村

0评论2024-01-1728

9岁男孩与奇迹邂逅
9岁男孩与奇迹邂逅  从小就聪明伶俐的小明,今年已经9岁了。他有一双灵动的大眼睛和一头乌黑亮丽的头发。虽然长得有些胖胖的,但他总是充满活力,笑声在整个屋子里回荡。  在一个晴朗的周日早晨,小明决定去附近的公园玩耍,因为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朋

0评论2024-01-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