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2024-01-20 09:36340

有一对夫妻带儿子前来寻求咨询,谈话中讲到儿子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一天,儿子在家里跑来跑去,一不小心,头撞在桌子角上。他接下来的反应是,责怪桌子角不好,一定要把桌子角锯掉。他哭着闹着,不依不饶,最后父母只好找来一把锯子把桌子角锯掉,这事才算了结。

后来,这对夫妻调动工作,从县城搬到一个大城市。这时儿子已经是一个高中生,进入新环境,产生了严重的适应困难。在那几年,他一直责怪父母不该搬到这个城市来。在面谈过程中,他也在反复抱怨,说那个城市如何不好,说那里的人怎样有意跟他过不去。

我心里想,小时候他可以把桌子的一角锯掉,现在却没有一把足够大的锯子把这个大城市从地球上锯掉了。因为做不到,他就让自己病了,而这个病,在我看来,就像一把无形的锯子,把他的生活锯得七零八落。

人的虚妄

在我个人的生命体验和辅导经验里,时时体会到人的虚妄。心理症状反映人的一个基本的虚妄:不安于做自己。

古人说: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我体会其中的意思是说,一个人需要做自己而不是跟别人比来比去,受到太多的牵扰,最终就做不成自己了。

马斯洛有一个比喻说,一粒橡树的种子里含有一个渴望:我要长成一棵高大的橡树。人的生命内部也被赋予了一个渴望:我要长成自己。但在成长过程中。有许多阻碍和破坏的因素,使人不能成为自己,反而让人发展出一种虚妄的心态:成为别人,成为天才,成为神。

我在辅导中会使用一个方法。叫接续完成句子。其中有一个句子的前半句是我真想许多青少年接续完成的部分是:成为上帝,成为神仙,成为天才,成为魔术师,等等。我因而知道,这些青少年生活中遇到困难。承受着压力,对自身能力不满意,不愿意在现有的条件下克服困难,就不想做自己了,就想做上帝。他们以为,如果自己成了天才,成了魔术师,成了上帝,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了。这,便是人的虚妄。

人性里有想成为上帝的虚妄,因此人要建造巴别塔,通到天上去,可以跟上帝同等。其实。贯穿人类历史直到如今,人类用各样的方式建造着自己的巴别塔,它反映人类欲望的肆意膨胀。当科学的目的不是为人谋福利。而是要控制一切,要满足实际上根本无法餍足的好奇心,它的本质就是人要像上帝一样,就是建造巴别塔。这种欲望可能通过神经症和精神病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能体现为各种类型的极端主义,以及各式各样的完美苛求与强迫行为。

例如,夸大妄想患者宣称自己智慧无双,富甲天下,权倾一方,他们或自称耶稣基督,释迦牟尼,古代君王,现代总统,不一而足。虽然表现形式不同,其本质却是一样的:人不愿意在一个不稳定的世界里做一个有限的自己,他的行为就像是提着自己的头发试图让自己脱离地面。在所有这些行为里,我们看到的是,人失掉了自己,逃入虚妄。

人的逃避

在直面心理学看来,心理症状的本质是逃避,常常表现为逃避责任。逃避责任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很典型的是怪罪他人、归咎环境,让自己的逃避显得正当,很有理由,这就是一种合理化的心理防御。

我又想到一个故事。在美国有一位牧师,礼拜天临近了,但他还没有想好演讲的主题。这天他正坐在书房里苦思冥想,6岁的儿子彼得在周围跳来跳去,让他完全不能集中精神思考礼拜天的讲道主题。牧师灵机一动,随手从书架上取下一本画册,翻到其中一页那是一张世界地图。牧师把世界地图撕下来,撕成碎片,对儿子说:彼得,如果你把这张地图拼出来。我给你一块钱。儿子捧着一把碎屑出去了。牧师心想,这下他可以安心来思考讲道主题了。却没想到,不一会儿。儿子就跑进书房,喊道:爸爸,我把世界地图拼出来了。看着儿子手里那张拼得整整齐齐的世界地图,牧师暗自惊讶,儿子对世界地理可是一无所知呀!这时儿子道出了秘密:他把世界地图的背面翻过来给他看原来。那是一张人头像,他把人头像拼出来了,世界地图也就拼出来了。于是儿子得意地说:你看,人对了,世界就对了。听到这话,牧师心里另有一番感悟:是啊,人对了,世界就对了。

人对了,世界就对了这句话就是牧师在那个礼拜天演讲的主题。

人对了,世界就对了这句话就贴在我研究所的墙壁上,可以提醒求助者,提醒我们自己,不要怪罪他人,不要抱怨环境,要有勇气去承担自己的责任。

医治者的呼唤

直面心理学的基本观念是:症状的本质是逃避。而医治的根本是直面。但逃避容易,直面却难。我时常感叹,在人那里,逃避的理由何其多,逃避的树林何其深,而直面的医治何其难,以至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管是求助者还是医治者有时候都想放弃。医治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呼唤的过程,作为医治者,我们也一直那样呼唤。

记得听到一位西方的心理治疗师这样说,他最开始接待求助者的时候,会问对方:你好吗?当治疗往下进行的时候,他会问对方:你在哪里?我进而想,如果面谈朝更深处进行,他还可以问:你是谁?这些提问,颇具启发性和震撼力,目的是让对方获得真实的生活境遇,面对真实的自己,从而获得真正的觉察,重新作出选择。这一个个提问,也是一声声呼唤。

人生常常被喻为一场旅行,旅行者需要带上一张地图,随时查看要去的目的地、所行的方向,以及自己目前所在的位置。一个医治者,也需要了解自己在人生旅途中走到了哪里。在我的名片上,印有这样一句话:你在哪里?不管在生活的何种境况里,这句话都给我带来一种内在的提醒,让我不断去探索一些根本的方面:我是谁?我能承担什么?我对生活有什么期待?我现在在做什么?

在治疗中,我会问求助者:你在哪里?在生活中,我也这样问自己:你在哪里?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没有教训能使人成大器
有个渔人有着一流的捕鱼技术,被人们尊称为‘渔王’。然而‘渔王’年老的时候非常苦恼,因为他的三个儿子的渔技都很平庸。 于是个经常向人诉说心中的苦恼:“我真不明白,我捕鱼的技术这么好,

0评论2024-01-26240

回魂神医裘奶奶
北宋年间,泰山脚下的枣树杈子村,出过这样一桩奇事。 这日傍晚,村中的房奶奶,从自家厨房出来,下石头台阶时不慎跌了一跤,摔到了脑袋,当时就咽了气。她儿子房石头忙请郎中来瞧看,确定人已过世、回天乏术后,晚辈们恸哭了一场,布置了灵堂,将遗体停放在

0评论2024-01-26156

拿邪师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拿邪师的故事! 传说明朝万历年间,骈邑城郊有位神汉叫莫爷,因为精通驱精降怪的法术,“拿邪”非常灵验,因此名声大振,人称拿邪师。 莫爷本想将自己的一身技艺传给儿子莫小,不想莫小对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不感

0评论2024-01-2692

还魂记
一 晚清时,青城山区有个姓杜的大户,家中有良田百亩、房屋千间,可惜人丁单薄,只有一个独生儿子杜明寺。杜老爷博学多才、乐善好施,因手缺一指,被称为“九指善人”。 这天,新婚不足百日的杜明寺与一群仆人骑马玩耍,突见山林中

0评论2024-01-26122

困境是最好的老师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故事是困境是最好的老师! 有位白手起家的富商到了花甲之年把公司交给了儿子打理,自己享起了清福。儿子接管了父亲的公司之后不久,就遇上了经济危机,公司濒临倒闭,儿子满脸颓废,一抽不振地回来向父亲求救:“爸爸!现在经济

0评论2024-01-2699

小宝撒谎
小编为大家带来故事是小宝撒谎! 别看小宝调起皮来比猴子都能,可是他也有“走麦城”的时候。 他刚上一年级时,有一次老师让同学们交书本费45.8元。小宝爸爸恰巧零钱不够,就给了儿子一张百元的大钞,并再三嘱咐他:&ldqu

0评论2024-01-26231

嗨,我又结婚了!
出轨三月,我和谢彬去了一趟厦门,补过蜜月。早春的鹭岛繁花盛开,街边满是芒果和菠萝,连空气都裹着蜜糖香,我俩快乐得像两个孩子,在55层海峡大厦相拥,在喧嚣的步行街笑闹。入夜,在鼓浪屿的民宿里,我们彼此纠缠,在一层又一层的海浪上跌宕起伏……他沉

0评论2024-01-25126

54条曼龙鱼
考尔比的儿子刚大学毕业,考尔比想让他进自己的公司工作,可儿子却想到外面的公司应聘。这让考尔比很生气,他把这一切告诉了妻子。妻子想了想,说:“我们可以像往年一样,先好好过一个暑假,一切等暑假过去后再决定,怎么样?”父子俩都答应了。第二天,考尔

0评论2024-01-2582

记得回家先喊名字
老公生性木讷,生活没有情调不说,许多感情他都认为不必表达。在他的意识里,老夫老妻的,无须拘于形式。很长一段时间,他下班回家都是匆匆放下公文包,招呼也不打,洗手,上桌,吃饭。久了,我心里便感觉很不舒服,整得我像个保姆似的。有时我便生气不给他拿

0评论2024-01-25141

这个"瞎子"有一手
從前有一年,章丘县大旱,县城里唯一能吃得饱的,就是孟财主家。孟财主家存着十几年吃不完的粮食,他知道外面不太平,就让家丁们日夜巡岗,自己还每天去粮库里查点存粮。这天一早,丫鬟急匆匆地禀报孟财主:“老爷,三夫人要生了!”孟财主心头大喜,他活到五

0评论2024-01-2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