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终南山脚下的一个亭子里,一个衣着寒伧的人手把着茶壶正悠闲自得的品着茶,他的身边放着一个采药用的竹篓子,里面盛满了采来的各类草药。
三位穿得很富贵的文士边走边聊来到这个亭子,他们手中摇摆着漂亮的扇子,口里谈论着文坛与官场的趣事闲情。这三位文士坐在亭中,眼望郁郁苍苍的终南山,不禁大发感慨,他们把这座大山的历史传说、神仙玄幻之事都抖搂了出来,大声说笑着,争论着,评点着。他们三人的高谈阔论打扰了采药人的清净,然而他并没有发出反对的声音,而是缓缓地斟上一杯茶,继续品茶,默默的看着山色,赏着飞瀑。采药人杯中的茶香飘逸在亭子里,引起三位文士的注意,他们不约而同的停止了争论与品评古人古事,转向采药人,开始与其攀谈。
这个季节准会采到很多的上好药材。其中一位白衫文士对采药人说道。
采药人点点头。
你今天采了好几趟了吧,一定可以卖很多钱。另一位黄衫文士说道。
采药人摇摇头。
第三位文士激动起来了。他的神情变得既好奇又怜悯,显然,他很关心这个衣着寒伧的人的境况,对采药人错过采药的大好时机很惋惜。
难道你的腿脚受伤了吗?不能长时间爬山采药吗?第三位文士充满疑惑的问道,因为他知道生长在大山里的采药人是从不畏惧大山的,他们的体质都很好,山路对他们不异于平地。
采药人放下手里的茶杯,终于开口说话了。我腿脚很好,他说,我走在山上从来不觉得累。他站起身来,伸展了一下四肢,好像要给文士们看看自己健康强健的身体。我的腿脚好用极了!
第三位文士的神情显得更加困惑了,他不得不把自己心中的疑问吐露出来,因为这个疑问实在令他压抑:
那么,为什么你不第二次上山采药?
早晨我已经采了这满满的一篓子,采药人指指身边盛满药材的竹篓答道,这一篓子药材拿到药房卖掉,可以买来我们全家三到五天的口粮。
当然,这些药材很多了,可以换来三五天的粮食,那位文士说,但是,要是你今天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五六次上山采药,那你就可以采到两篓、三篓,甚至四五六篓上好的药材。你想不是这样吗?
采药人微笑着点点头。
假如你,文士接着说,假如你不只今天,而且明天、后天,在这个容易采到更多好药材的季节天天都好几次的上山采药,那不是会更好吗?
采药人不置可否。
最多两年,你就可以用采药挣来的钱开一个磨坊或者豆腐坊,在无药可采的季节靠磨坊或豆腐坊挣更多的钱。如此两三年,你就可以去城里开一个药铺,你就再也不用上山采药了,收购别人采来的药再卖给病人,从中挣更多的钱,然后他激动的一下子噎住了,好一会儿才又说出话来,然后,你就可以有佣人打理你的药铺。几年后,等资本雄厚了,你就可以把药店开大,开分号,在全国多个地方经营药材。然后兴奋又一次噎住了这位文士的喉咙。他摇着头,满脸的惋惜和无奈。
然后又如何呢?采药人微笑着问这位文士。然后,文士平静了一下情绪,然后,你就是富人了,就可以天天坐在这亭子里看山气氤氲,飞瀑挂天,你可以天天喝茗茶,听鸟叫,闻花香,永远自在逍遥了。
可是我现在已经如此了呀,采药人说,我本来在这里喝着热茶,看着山水花草,听着鸟鸣,只是你们的到来打扰了我的清净。
这三位文士相互看看,若有所思地离开了,显然他们从采药人的话语中悟出了什么。他们一直以来认为早年的寒窗苦读是为了他年的富贵腾达、自在逍遥。然而此时,他们心里已经没有对这个衣着寒伧的采药人的怜悯与同情了,有的只是一丝嫉妒。
宇野千代的人生幸福论
宇野千代的人生幸福论作者:唐辛子宇野千代是个幸福的女人。年轻时千代只有一件和服,晚上打工回家后,将那件和服撑起来去除汗味,好第二天接着穿。穷得买不起鞋,又舍不得花钱买电车票,于是每天光脚步行去东京市区打工。大冬天穿一件单衣和服,光着一双脚沿
0评论2024-01-2574
台姓先祖是谁?台姓与哪个姓氏同源?
近几年似乎流行复姓,许多本来是单姓的朋友,再孕育下一代之后,会为后代取四字姓名。有些是父母单姓合为复姓,有些则是纯粹为了霸气。比如小编曾经看见网上贴的可能是班级名单还是什么名单中,就有王者荣耀、张宇浩天、陈许晨曦等等名字。咱们今天单姓变为复
0评论2024-01-2347
讽刺与幽默你的现在在哪里
人一生要为自己承载很多意义和价值,要为社会承担许多使命,为家人承担种种责任。但是,总会有一些欢欣的、活泼的瞬间,贯穿于生命中,让我们趣味盎然。我们能够抓住的,往往不过是这样一个个此刻而已。所有的过往可以用来追忆,所有的未来可以用来憧憬,然而
0评论2024-01-2043
玉箫郎君
腊月,薄暮时分,一位文士独自一人来到了云翔阁。 “云翔风月”是汀州八景之一,位于城北,远接卧龙山,临滔滔汀江。 彼时的云翔阁,极为清静,只有一位老斋公在不声不响地清扫落叶,哗啦一声,哗啦又一声。 老斋公就是那些&ld
0评论2024-01-1936
傲秀才气煞县令
从前,有个秀才善知诗书,能出口成章,为人刚正,平生喜交结劳苦贫民。一般百姓请他写文办事,都有求必应,对达官贵人则拒之千里,很有几分傲骨。这一年,县城新到一个县令,听说傲秀才看不起富户豪门,便骂道:“一个穷酸秀才竟敢放肆,待本官羞
0评论2024-01-1943
赵匡胤劝武将读书
建隆三年(962)二月的一天,宋太祖赵匡胤对近臣说:“朕欲武臣尽读书以通治道,何如?”结果,“左右不知所对”。其实,赵匡胤的想法是很容易理解的。五代十国,兵祸连绵,当皇帝是个高危职业。藩镇节度使在外拥有重兵,一些宿将在中央典领禁军,对于手掌
0评论2024-01-1933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我任之。”即发谷与
0评论2024-01-1922
蔡锷与小凤仙
大时代背景下的一段短暂情感,就这样在旁人的过多关注、文士的过度抒情中逐渐演变为一个伟大爱情故事。这个故事里,小凤仙没有红拂的好结局,而成了痛失眷侣的小乔。 谈论蔡锷和小凤仙的故事之前,不妨先来看看刘半农与赛金花的一桩旧事。 1934年,北大
0评论2024-01-1836
大笔如椽
东晋的文士王殉,从小才思敏捷,胆量很大,散文和诗赋都写得很好,二十岁时便被司马桓温聘为主簿。 有一次,司马桓温为了试试王殉的胆量,在大司马府聚会议事的时候,故意骑一匹马,从后堂直冲大厅。幕僚们顿时惊慌失措,四处躲避,惟有王殉镇定自若,端坐不
0评论2024-01-1861
《水浒传》的由来
明太祖朱元璋的时候,四方初定,华夷稍安,朝廷对科举还不怎么重视。 当时,有位客居京城的宁海人,名叫方孝孺。他通今博古,又是“开国文臣之首”翰林学士承旨宋濂的弟子,人称“正学先生”。 他常与一些
0评论2024-01-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