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雾里听箫

2024-01-20 07:27490

柳月真的厌倦这种热闹繁华、灯红酒绿、拥挤不堪的城市生活。厌倦这样匆匆忙忙、忙忙碌碌、碌碌无为的职场拼搏。更厌倦媒体把自己冠以女强人、女老板、女经理之类称谓。

柳月始终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女人。一个说丑不丑说美不美、说胖不胖说苗条不苗条、说风骚不风骚说迷人不迷人、说有魅力并无魅力、说不诱人也不令人讨厌、说是才女并非真才女的普通女人。

柳月和所有女人一样,渴望完美爱情、渴望幸福家庭、渴望安逸生活。为此,她一直不停地努力着、追求着、奋斗着,始终像一个上紧发条的闹钟不停地旋转着、走动着,并不时地闹腾着。

从表象看,柳月如今是一家国有企业不可多见的女高级管理干部,一个重要职能部门的女部长,同时还是企业所在城市的女政协委员、女劳模、三八红旗手,还有相关协会学会的常务理事、理事等。总之,在公众眼里,柳月无疑是一个让人羡慕的白领丽人、成功女士。用时下最流行称谓,柳月堪称3C女人。能聪明地选择(Choose)自己的生活,能彻底地改变(Change)不满意的现状,能勇敢地接受新挑战(Challenge)。

其实不然。柳月身心始终处于痛苦地挣扎和矛盾交织状态。丈夫曾有外遇,且被柳月遭遇,看似美满的婚姻,实则早已伤痕累累,伤心欲坠,只为顾全彼此脸面,才没有把一纸婚约撕碎。女儿从小无暇照料,寄宿学校,母女有隔阂,性格显孤僻,学业近荒废。自己颈椎劳损,血糖偏高,有慢性宫颈炎,且常靠安眠药控制入睡。真可谓:人前风光,人后寂寞;人前欢笑,人后落泪;人前衣香鬓影,人后孤独憔悴。

最近的一件事,给柳月很大地打击和启迪,一个三十六岁、非常要好的同学,刚刚提升为部门经理,突发脑梗塞,苍然而去。柳月忽然觉得生命原来如此短暂、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或许应该修正自己的人生轨迹,调整自己的生活频率。

于是,柳月向单位申请了自参加工作以来的第一次年休假。

独自一人回到深山老家。尽管老家父母已故,但柳月总觉得这里始终是自己的故土。在柳月的记忆里,这里始终是一个偏僻幽静山谷,远离闹市的荒野。

山谷里有一座规模不大的禅寺。小时候,柳月常在这个寺庙里玩耍。据说这寺庙乃一个云游和尚筹资兴建,没有多少来历和传说,因此,香火始终不旺,期间几度废弃。后来,有位高僧定居寺中,并引来几位弟子,打坐修禅、讲法施舍、行医救人,这才维系住寺庙香火。

转眼不觉二十多年过去了,故地重游,寺庙虽更显破旧,高僧已老,但高僧依旧精神矍铄、神态淡定。令柳月非常意外的是,高僧竟然仍然记得她这个黄毛丫头。

柳月心里明白,当年黄毛丫头,而今半老徐娘,所以寄宿寺中,她也似高僧一般淡定了。

高僧很慈善地对她说:阿弥托佛,女施主多年异乡漂泊,始终行在途中,难得归乡临寺。如今算是衣锦还乡,可惜家乡已无亲人,似浮云当空、落叶无根,就把鄙寺暂作家园,在此好好歇息几日吧。

一席话,让柳月感觉鼻子发酸,险些落泪。

晚饭过后,渐渐日暮。柳月在寺庙的客房里打开手提电脑,想上网接收一下邮件,却发现匆忙中忘记带网卡。也罢,既然休假就不再过问公司的事情。索性,柳月把手机也关掉。

房间里没有电视,柳月呆坐了一会儿,感觉非常无聊。于是,起身走出房间、走出寺庙,向山谷走去。

山谷幽静,树木葱郁。淡淡的夜幕似一层薄薄的云雾,笼罩四周。走着走着,柳月突然觉得有人在吹笛子。于是,停下脚步仔细聆听,原来是箫声。

柳月略通音律,她知道箫和笛子尽管都是竹子做的,形状也颇为相似,但吹奏方式、音律特质和音乐表现则是很有差异的。一般人如何区分笛和箫呢?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看其吹奏的方式,横吹为笛,竖吹为箫。 此时,箫声舒缓而起,清脆之音回荡山谷,柳月感觉到深山峡谷之中淙淙流水,正随着箫声的韵律,欢快地流淌着。她甚至忽然想起唐朝诗人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可自留。好一曲箫声,原来是箫的经典曲目之一《碧涧流泉》。

箫声是从寺庙传来的。柳月寻着箫声,缓缓又回到寺中。箫声却已停止。

夜幕降临,柳月躺在床上。此刻如在城里,正是华灯初上,夜生活刚刚开始。但寺中已是孤寂无声。柳月翻来覆去也难以入睡,翻看挎包,竟然也忘记带安眠药了。柳月心想,今夜可真是一个孤独难眠的夜呀。她突然有些后悔,不该住这破庙里。

突然,箫声又起。反正无聊,柳月就耐着性子听着。她感觉到这一曲与刚才不同,此曲旋律流畅,浑厚如歌,徐而旋律明亮,激情有力,转而旋律悠扬,低沉委婉。不知不觉中,柳月感到十分的困乏,竟然安然的入睡了。后来柳月才知道,这一曲叫《良宵引》。

柳月这一觉睡得非常踏实,醒来已是早上八点多钟。糟糕,要迟到了。柳月下意识的想,急忙穿好衣服,推开门,见几个和尚正在园中练功,这才意识到自己在此休假。不觉哑然失笑。

这时,只见一小和尚端来早餐。女施主,这是师傅让我给你准备的早餐。

哦!谢谢。等我洗漱一下再吃,你放在桌子上吧。

小和尚放好早餐,微笑着说:师傅让我问问,女施主昨晚睡得可好?

谢谢,睡得很好,这不,睡过点了,不好意思。

睡好就好,何必在意钟点。

柳月听了,若有所思。

吃过早饭,柳月带上相机,想继续进山。走出寺门,却听到山谷里箫声又起。柳月顺着箫声,来到一个小瀑布边。只见一僧人在一块园园的青石板上盘腿而坐,正在吹箫。柳月慢慢走近一看,原来吹箫之人,正是高僧。

潭水、瀑布、高僧、山谷、箫声,很有几分意境。柳月赶忙端起相机准备拍照。高僧突然说道:女施主,不必拍照。美景当在心中留,莫在影中空寻景。

柳月放下相机对高僧说:大师,你的箫吹得真好。

高僧微笑说:看得出,女施主喜欢音乐,不知对箫是否有研究?

柳月如实地说:平时也就听些流行歌曲,对民乐了解很少。曾经把箫误以为笛,闹过笑话,这才查过相关资料。但从来没有吹过。

哦!看来你做事很严谨。试试如何?高僧说着,递给柳月一支紫竹洞箫。

柳月就学着高僧的样子吹起来。起初费了很大的劲竟然吹不响。经过指点,终于能够吹出声了,却吹不出调。

高僧始终面带微笑,一边介绍箫的有关常识,一边地指点着柳月试吹。

箫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一种古乐器,源于远古时期的骨哨,新石器时代开始以竹制作。箫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箫属于吹奏管乐。中国民间吹管乐非常重视用气,气息运用得当,才能较长时间的自由演奏,否则,吹一会就会感觉累,还可能有胸闷气短的现象,时间长了,于身体不利,所以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至关重要。

这就好比你做管理工作,正确的管理方法和思路,就是把握正确的呼吸,且不可让自己胸闷气短。

说到气,人争一口气,佛争一口香。由吹箫便知,用气、争气,是学问、是技巧,也是一种修养。

如果气息掌握得好,一个看似简单的箫,可以吹奏出千变万化的声音,如颤音,指震音,叠音,打音、赠音、波音、滑音等等。这也好比你在城里的工作,如果处理得当,爱情、家庭、事业、亲情等也是可以兼顾的。

柳月豁然明白,高僧不仅仅是教她如何吹箫,更是在教她如何做事、如何做人。

柳月情不自禁地说:大师,你收我为徒吧?

高僧一惊,慌忙说:阿弥陀佛,罪过罪过。女施主与本寺有缘,但与佛无缘。你有你自己的信仰。

柳月也觉得自己说法不恰当,忙解释说:大师,我是说,今后我能够随时来这里向你请教吗?

高僧微笑着说:阿弥陀佛,跳出三界外,不在五形中。你从事的管理老纳则是一窍不通的。岂敢指教。

不知不觉,山中又起了大雾。

高僧说:雾里吹箫,可以融入山野的气息和旋律。接下来几天,山中一直有雾,我就每天吹奏一曲,你先感受感受这雾中箫声。将来如有兴趣和时间,欢迎随时来鄙寺参禅吹箫。

转眼过去三天,柳月感觉到从来没有的轻松和解脱。高僧的箫曲更让柳月陶醉其中,她从《妆台秋思》感受到昭君出塞的孤独与淡淡忧伤;从《关山月》中感受到花木兰巾帼不让须眉的豪迈;从《梅花三弄》感受梅花高洁、不畏严寒迎风摇曳的动态。

柳月明白,高僧是在用箫声开道自己、启迪自己、点化自己,雾里听箫,柳月顿悟。柳月知道高僧不仅精通佛禅、音律,也精通书画。

临别时,柳月希望高僧能够赠送她一副书法作品,回去后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高僧欣然允诺,挥毫写下八个大字:

箫韶九成,凤凰来仪。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李鸿章:枯木逢春
德惠大师慈悲为怀,潜心研习佛法,是方圆几百里有名的圣僧,慕名的香客络绎不绝。某天,来了请求留宿的书生,这个书生是一个面目清秀的落魄年轻人。高僧看此青年,双眸清澈,可是黯然无神;神情慈善,却一副厌世神色;正是大好年华,却一副年迈无奈的举止,不

0评论2024-01-2585

一切困难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在一次电话采访中,一位记者问过我一个很好玩的问题:“李连杰,你这些年都是一帆风顺,你是怎么变得这么强大的呢?”这位记者在采访我之前肯定没做过认真的准备。首先,我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朋友中我有个外号,叫“死过一百次的生还者”。在我很小的时候

0评论2024-01-2573

没有图的地图
没有图的地图有一位高僧,他收了一位瞎眼的小和尚为徒。小和尚聪明伶俐,却因眼患残疾而缺乏自信。高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日,高僧将小和尚叫到跟前,让他将一套经书送到东方某国最大的一座寺庙中。小和尚犯难了,一个瞎子如何能够千里迢迢去送经书呢?高僧

0评论2024-01-2458

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
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有一天,坦山和尚准备拜访一位他仰慕已久的高僧,高僧是几百里外一座寺庙的主持。早上,天空阴沉沉的,远处还不时传来阵阵雷声。跟随坦山一同出门的小和尚犹豫了,轻声说:“快下大雨了,还是等雨停后再走吧。”坦山连头都不抬,拿着伞就

0评论2024-01-2458

半个馒头
从前有个乞丐叫刘五,他本出身于富绅之家,颇有田产资财,但由于当时黄河泛滥,田地被淹,又值兵荒马乱,死里逃生的刘五竟沦为难民,每天只能沿街乞讨,长期处于半饥半饱的状态。一日,刘五行至青州地界,一路上没见到几个人影,跟随他一起逃难的病的病,死的

0评论2024-01-2445

柔软的心最强大
柔软的心最强大曼德拉的离世引起了世界瞩目,90多个国家领导人前往南非参加葬礼,他赢得了全世界的尊重。曼德拉横跨后殖民时代、南非种族隔离时代、冷战时代和全球化时代,不同的时代赋予他不同的身份,从全球最知名的囚徒到南非首任黑人总统,从革命者到和

0评论2024-01-2468

居士与高僧
居士与高僧有一个年轻的居士,前去拜访一位高僧。他们从早上一只谈到中午,到了吃饭的时间,寺院中的侍者看两人谈得十分投机,便为两人准备了一大一小两碗面。高僧看了一下面条,将大碗推到居士面前,说道:“你吃大碗的吧!”按照常理,居士应该将大碗再推回

0评论2024-01-2449

拥有平常心
拥有平常心一个小沙弥问一位高僧:“师傅,你悟道修行、修身养性有什么秘诀吗?”高僧答道:“有。”“那么你的秘诀是什么呢?”小沙弥继续问道。高僧答:“我感觉饿的时候就吃饭,感觉疲倦的时候就睡觉。”“可是,这算什么与众不同的秘诀呢?每个人都是这样

0评论2024-01-2447

生什么气
生什么气古时,有位妇人,特别喜欢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开阔心胸。高僧听了她的讲述,一言不发,把她领到一座禅房中,上锁而去。妇人气得跳脚大骂。骂了许久,高僧也不理会。妇人转而开始哀求,高僧仍置若罔

0评论2024-01-2440

把自己酿成一瓶酒
把自己酿成一瓶酒一位历经无数商战感到身心疲惫的企业家到禅寺参拜。企业家问须发皆白的高僧,如何才能让自己和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面目慈祥、鹤发童颜的高僧没有直接回答企业家的问题,而是指了指正在淘米准备做饭的小和尚旁边的米桶,问道,一碗米有多大价

0评论2024-01-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