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催眠:神秘现象背后的科学

2024-01-20 06:14710

虽然催眠这一领域目前仍待开垦,但其作为一种医学治疗的手段已经广泛应用于司法、教育、体育等实践领域。在学者们看来,催眠治疗是被催眠者自身觉悟的过程,而不是催眠师暗示的过程。催眠最重要的不是控制他人到达某种状态,而是激发人的潜能,改掉坏习惯,克服长期的心因性疾病。

进入别人的梦境,植入新的记忆随着《盗梦空间》的热映,催眠再一次成为热点。

究竟什么是科学意义上的催眠,它经历了怎样的变革,如何在临床上应用于心理治疗从而有利于大众,它和我们的生活有交集吗?又抑或是如何识破利用催眠来达到邪恶目的的犯罪分子?这都是本文试图与大家一起探讨的话题。

从骗术走进医学

催眠术曾经被称为麦斯麦术。麦斯麦是一位奥地利的医生。他有一种很特殊的治疗方式:用一个大橡木桶,里面装上铁屑等,让病人坐在木桶周围,木桶放置在一个幽暗、四面有镜的房间内,室内充满神秘的气氛。麦斯麦本人则身着特殊、奇异的服装。经过这种治疗,很多人都病愈了。

这种治疗方法当时轰动了巴黎,同时引起科学界特别是医学界的反对。当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命令成立一个包括大化学家拉瓦希和美国驻法大使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内的调查委员会。调查委员会认为病人的痊愈不是由于所谓的麦斯麦说的动物磁流,而是由于病人的想象。由于麦斯麦本人也无法解释这一现象,所以在科学界看来,他是一个江湖骗子。他只好被迫离开巴黎,终身没能得到科学界的理解和承认。

犹如冯特将心理学带进实验室从而获得新生一样,将催眠带入科学殿堂的是一个叫詹姆士布雷德的人。他被称作是催眠术的创始人。催眠术一词就是由他提出的。他是一位严肃的医学家。1841年一位名叫拉封丹的人在曼彻斯特公开表演麦斯麦术。布雷德当时在场,开始他指责拉封丹是骗子。但他仔细观察并用针刺被试者,发现被试者并没有产生痛的反应,其他观察到的种种现象也使布雷德转而承认这一事实。

但他并不相信这种作用是施术者的神奇力量引起。他从生理学角度研究这一现象,认为是大脑额叶部位的疲劳产生了这些效果。

从布雷德提出麦斯麦术的生理学解释后,催眠术逐渐被医学界接受,并且作为一个生理学和心理学问题开始引起科学界的重视。

后来实验心理学家们对催眠术进行了比较严密的研究,研究涉及面也相应广泛。1933年美国心理学家克拉克L.赫尔出版了《催眠和暗示》一书,清除了人们对催眠的误解和偏见,并将催眠引进了心理学实验室,使催眠术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揭示身心关系

那么现代心理学界对催眠及催眠状态的解释究竟是什么呢?当代的一些催眠理论,大体分为两大类。

一类被称作变更的意识状态理论。这类理论认为催眠状态与其他意识状态有本质的区别。对于普遍意义上的催眠状态,大家认为是一种类似于梦游的状态。比如你将要睡着但还没有睡着的状态,这是很自然地进入的。另一种是由他人导入的,催眠师运用科学的方法,将被催眠者带入一种潜意识的状态。

还有一类理论被称作非变更的意识状态理论又称怀疑理论,认为催眠状态与正常意识状态并没本质的区别,用通常我们熟悉的心理学知识就可解释催眠现象。

催眠可以在特殊状态下让一个人的知与行分离。比如催眠师将被催眠者带入催眠状态后,你让他做加法,一加一等于多少?他当然知道等于二,但如果催眠师暗示他说,二这个数字根本不存在。那么,他只可能说出二之外的一个数字。这就是行动与知觉的分离。

在催眠状态下,主试通过不同的暗示语甚至可以让被试者产生正幻觉和负幻觉。正幻觉是指让被试者知觉到客观上并不存在的东西,如闻到并不存在的香味,听到并不存在的声音等。负幻觉是指让被试者把本来实际存在的东西当作并不存在。

此外,身心关系的问题在催眠中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催眠是以较为直观、较为明显的方式向我们展示出了心身之间的相互作用。

比如通过催眠暗示能止痛、治疗牛皮癣和去除疣。前苏联的普拉托诺夫等报告说暗示被催眠者吃了许多糖,此后他们的血糖增高了20%~30%。还有催眠暗示能引起皮肤烫出水泡。尽管有些只是来自临床的报告,还需进一步证实。但催眠情况下的心理暗示可以对生理产生影响这一事实却被大家公认。

事实上,大众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到清醒的催眠有很多。比如广告,有些广告让你产生了想买某种东西的需要,这可以说是广告催眠了你,事实上这就是广告心理学;又如电影,电影中的一些情节让你哭,让你笑,就是一种类催眠状态。

但如果演变为被人利用的,产生恶性的效果,就非常的危险了。比如接到电话,说在某某地方被莫名其妙消费了多少钱,你开始紧张起来,这就是被催眠的开始。

屡禁不止的传销也是利用催眠以达到其邪恶的目的。把人禁锢在某一个特殊的场所,收掉手机,不能和外界联系,周围都是传销的人,身处其中的人们,很多就丧失判断力。再往大处讲,历史上的邪教及发动战争的军事组织,大至希特勒、墨索里尼,小至奥姆真理教的麻原、人民圣殿教的琼斯,他们在一定意义上都利用了人性本质中的弱点达到其邪恶的目的。

可见催眠术是把双刃剑,只有很好地深入研究才能避免它的危险。

催眠治疗的本质

心理治疗专家许又新教授曾用通过移情,克服阻力八个字来概括精神分析的本质,在我看来这也可用来揭示催眠治疗的本质。

第一,先讲一下这八个字的内涵:被催眠者在平时正常的状态下一般意识不到自己的潜力,也找不到某种具体有效的途径来释放自己被压抑的潜力,甚至说他压根儿就不知道自己具有潜力这种东西。但是在催眠治疗的过程中,他通过对于一个权威者(就是催眠治疗师)的移情和投射,克服了他内在的阻力,而这个阻力,正是当初紧紧束缚着人的潜力的东西。

值得注意的是,催眠过程中有一个权威在里面,就是让催眠师在被催眠者心目中是偶像,即催眠师能控制被催眠者,催眠师可以调整被催眠者的意识和潜意识修改,又能让被催眠者在盲目崇拜中把潜力激发出来。导演张艺谋喜欢用新人,而且新人都表现不俗,为什么呢?这就是新演员通过对知名导演的崇拜把自己的潜力激发出来了。

第二,再说一下这八个字的外延:克服了压力之后,你的潜力释放出来了,但是潜力还是你的,并且本来就是你的,并不是权威者的。所以,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平等,催眠治疗变为被催眠者自身觉悟的过程,而不是催眠师暗示的过程。这就是催眠发展过程中人际关系的改变。弗洛伊德为什么放弃催眠?因为他不喜欢用操控的方式,而是喜欢让被催眠者在自由联想中逐步清醒、觉悟,觉察到自己的能量。

迄今为止科学界对催眠本质的认识依然很不足,这里是一块充满神秘的有待开垦的地方。让我们带着开放的心灵和批判的头脑去勇敢地探索吧。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人生最好的七种状态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样?有人说,无非是“眼里写满故事,脸上却不见风霜。每天笑意满满,自信温和,不羡慕谁,也不嘲笑谁”。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的人,都有七点相似的人生智慧。第一,扬在脸上的自信。想要越活越好,首先要发自内心地认可自己。碰到比别人

0评论2024-01-2459

为挣脱束缚而努力
没有人希望自己的生命受到束缚,就像没有任何动物愿意被关在笼子里一样。人有了自觉意识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束缚抗争。从十一二岁开始,青少年一般都会经历几年强烈的反叛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常常不管父母或老师说得对或不对都会和他们对着干。这一

0评论2024-01-2484

换位生活的穷人和富人——投资要积极
换位生活的穷人和富人——投资要积极故事精粹在一个小城市的富庶区里,住着一个体弱多病的富人,和一个身体健壮的穷人,他们都羡慕着对方,穷人希望得到富人的财富,富人则想要穷人的健康。他们想如果可以交换,那他们一定会用自己一切来交换。后来,富人结识

0评论2024-01-2468

杨杨,钓鲨鱼的男人
杨杨,钓鲨鱼的男人作者:王瑶杨杨,本名杨帆,一个生活被钓鱼占据了大半的人。一张照片上,杨杨坐在船边,两只手一上一下地扶着横放在腿上的一条大鱼,一条在我看来有一头猪那么大的鱼。然后,他嘴巴咧开,露着白白的牙齿。很显然,他极为开心。好奇是人的天

0评论2024-01-2487

不老的人生
认识一位老者——从年龄上看,确实应该叫“老者”,但从他整个人的状态来看,却和“老”一点都不沾边。虽然年过七十,他却活得像个朝气蓬勃的孩子,对一切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网上购物、手机支付这些功能他早就熟练掌握了。更重要的是他的身体很硬朗,“一

0评论2024-01-2451

相互护短,是最好的婚姻状态
周末去临城看朋友,吃过午饭回来,乘了一辆出租车,我困得都睁不开眼了,一上车就想眯会儿。司机是位三十岁出头的小伙子,看我困,就说:“姐,聊聊天你就不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呢,跟我说说话呗。”我笑:“好吧,你说聊啥?”小伙子是个“话痨”,和我一

0评论2024-01-2440

别成为破窗户
别成为破窗户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这样的试验:将两辆外形完全相同的汽车停放在相同的环境中,其中一辆车打开车窗和引擎盖,另一辆则保持封闭状态。结果很让人吃惊。尽管两辆车看上去新旧程度相似,但是没有密封的那辆车在3天之内就产生了极大的变化,它被人

0评论2024-01-2442

什么是幸福?
幸福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古汉语里,“幸”指吉而免凶,而“福”则是“祸”的反义词,表示一切顺利、幸运。这两个字合起来就是吉祥顺利、幸运而远离祸凶的意思。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每一个能够平安生活的人都应该感到幸福。总在抱怨没有幸福感的人,多数是

0评论2024-01-2359

球迷道歉
小李和女友闹了点矛盾,在僵持了一个星期后,小李撑不住了,决定先向女友道歉。晚上,恰巧电视上正在播足球比赛,小李和女友又都是球迷,于是小李思忖了片刻后,便给女友发了条微信:“尊敬的主教练,经过一周时间的调整,我感觉自己又重新找回了状态,请求你

0评论2024-01-2343

在等待中积蓄力量
在澳大利亚,有一些生物具有逃避时间的能力。夏季,围巾蜥蜴会在食物不足的时候进入半休眠状态,来逃避难熬的时光。此时,它们新陈代谢的速率只有正常状态下的三分之二。这个状态下的围巾蜥蜴每周才进食一次,因此只会花很少的时间去觅食。但这并不意味它们不

0评论2024-01-2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