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肖洛霍夫:“左”“右”逢源的代价

2024-01-20 03:16440

斯大林的手腕

肖洛霍夫获斯大林文学奖的过程是耐人寻味的。

1940年是斯大林文学奖设立的第一年。评奖委员会的最高决策人当然是斯大林本人。中央委员、作家协会总书记法捷耶夫领衔,著名作家阿托尔斯泰已经完成把斯大林作为主角的小说《粮食》,得到了斯大林的重用。

法捷耶夫在评奖会上这样评价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我们大家对融入最丰富的苏维埃感情的作品的结尾颇感失望。因为我们等这个结尾等了14年,而肖洛霍夫把心爱的主人公引向精神空虚……肖洛霍夫极具天分,他了解哥萨克的生活,习俗,展示了哥萨克家庭的故事及反革命失败的必然……但原因何在?目的何在?代之而起的是什么?这些在小说中没有……”“肖洛霍夫把读者引进了死胡同。这使我们评审时处境尴尬。”他反对《静静的顿河》获奖。

阿·托尔斯泰的发言则表现了模棱两可的滑头:“《静静的顿河》这部书既在读者中引起了欣喜,又引起了悲哀……作者的错误仅在于小说在第四部就收尾了……要求作者延续葛利高里生命的读者将修正这一错误。”

不难看出,当年所有评委会成员,其实都在揣摩斯大林的意图。所有的发言,都是在此大框架下各自不同的心理活动。

斯大林认真看了评选会上的发言,令所有人大跌眼镜的是,最后他拍板决定:不仅给《静静的顿河》颁奖,而且是金奖一等奖。

人们议论了很久:是什么原因使斯大林做出如此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决定?实际上,这是斯大林一贯的手腕,他是要向全苏联人展示,在一切问题上,包括文化领域,只有他一人说了算。他要让肖洛霍夫记住:一切都是他的施舍。

领袖的认识与现实产生反差

人们在给予《静静的顿河》无比赞誉的同时,对肖洛霍夫描写斯大林时代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却充满了非议。

原来,《被开垦的处女地》一书是典型的“遵命文学”。创作者陷于一种“两难”和“悖论”之中:一方面对读者负责,必须反映事情的真相;另一方面又要考虑如何不触犯当权者的意图。

肖洛霍夫曾对友人说,小说第一部出版后,第二部的写作一搁就是几十年,原因就是由于集体化运动中的过火行为,还有斯大林指责哥萨克农民消极怠工。领袖的认识与现实产生了巨大反差,让作家无从下笔。

正处于创作旺盛期的肖洛霍夫沉寂了,一沉寂就是几十年。这是充满着内心矛盾和痛苦的几十年。

还有一个细节:在高尔基家中,肖洛霍夫得到这样的暗示,斯大林要求把《被开垦的处女地》改编成话剧,因为这是对一场伟大运动的配合。肖洛霍夫没有进行。在苏联,此事曾被编为一个笑话广为流传:

斯大林对作家说:“肖洛霍夫同志,您写了反映集体化运动的小说,这是一本必要的书,您再写一个同一题材的剧本吧!”这不是商量的口气,而是命令的口吻。“不能,斯大林同志。我不是剧作家,应该请科涅楚克(苏联剧作家)来写。”肖洛霍夫断然回绝。“你从这里直接去索契(苏联的疗养圣地),我相信您会立即写出来的!”斯大林的意思已十分明确。“我还是回维中斯克去。”肖洛霍夫是个固执的哥萨克。“为什么?”斯大林有些纳闷了。“为了面包干。”(在俄语里,面包干”也有“准备坐牢”的意思)

后来肖洛霍夫自己说:“是因为政治原因,不愿意继续写《处女地》。”

肖洛霍夫曾说:“读完《被开垦的处女地》的手稿后,斯大林说,干吗我们要像头脑糊涂的人那样无所作为¨?我们不怕消灭富农,现在还怕描写这件事情吗?小说应该出版。”’他拒绝把小说变成消灭富农的大事记,变成斯大林的号召的回应。

坚决不让小说主人公“入党”

上世纪30年代,苏维埃发起过一场大规模的“清党”运动,对每一个党员进行重新审查,“合格者”才颁发新党证。《真理报》1937年11月17日有篇报道,标题是“作家肖洛霍夫通过了清党”,他得到了新党证后,在同塔斯社记者的谈话中说:“我作为共产党员作家将一如既往用笔为党和工人阶级服务……”

通过这次“清党”洗礼,肖洛霍夫表现出了高度自觉的党性。他曾写下了这样的词句:“脱离了苏联,一个作家是无法想像的。我是苏联的儿子,苏联政府对我的关怀,我不能不称之为慈母对儿子的关怀。”

斯大林对知识分子的改造获得了巨大成功,啄木鸟异化为百灵鸟。这一成功也体现在肖洛霍夫身上——一个有着高度自觉党性的布尔什维克诞生了,一个富有批判精神的作家消失了。

说到党性,不应该忽略肖洛霍夫的另一面。

围绕着《静静的顿河》主人公葛利高里,最终是不是应该成为共产党员的问题,在苏联文坛出现了一个发人深省的现象:葛利高里是十分复杂的人物。他一会儿投奔红军,一会儿又反叛红军成为白军。肖洛霍夫有意识地描绘了葛利高里身上这种极易转变为反革命叛乱的那种自发的革命性。

斯大林对肖洛霍夫笔下塑造的葛利高里这个人物很不满意。肖洛霍夫的长女米哈伊罗夫娜提供了这样一个细节:

有一次,斯大林向肖洛霍夫问到葛利高里的命运:“他什么时候会成为布尔什维克?”

肖洛霍夫回答:“我很想劝说葛利高里,可是他无论如何不想入党。”

许多好心的文友开始为肖洛霍夫辩解,他们说,肖洛霍夫准备让葛利高里入党。在前面几章中允许他迷路,现在要给予他觉醒的机会。他们要求共产党员肖洛霍夫介绍葛利高里入党。这是主流意识的一致呼声。

肖洛霍夫在苏共十三大的发言中说了这样一段话:“作家哪怕在细小的地方说了假话,他就会失去读者的信任。这就是说,读者会想:‘他在大的方面也会撒谎’。”艺术感觉异常敏锐的肖洛霍夫固守了艺术的底线。

如果当年肖洛霍夫真的按照领袖指示,改动了《静静的顿河》,世界文学史上还有这部经典名著么?“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肖洛霍夫心如明镜,在艺术世界和现实世界中,他有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中共领导人专车揭秘
中共领导人专车揭秘1陈嘉庚赠送两辆“福特”新中国成立之前,毛泽东一直没有自己的专用轿车。早在延安时期,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出于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敬仰和爱戴,专程将两辆美国“福特”牌轿车送给中共中央。党中央有关部门在研究如何使用这两辆车时

0评论2024-01-24142

领袖的睿智
二战即将结束,罗斯福,斯大林,邱吉尔三巨头谋面,商议世界大事。有一天在会谈前,邱吉尔的一个肥头大脑的助理看见又高又瘦的罗斯福走进会议室,讽刺他说:“看见阁下的尊容,使人相信世界上真是在闹饥荒了。”罗斯福反唇相讥:“我看到阁下的尊容,才明白世

0评论2024-01-2450

林彪是如何获取“常胜将军”这一雅号的?
朱德和毛泽东曾兼领过的红四军和红一军团,相当于国民党军队里蒋介石赖以起家的第一军,是中共赣南、闽西红军的第一主力,由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余部发展而来,承载着分别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第二枪的光辉往事,也承载着江西苏区即中央苏区创始人朱德和毛

0评论2024-01-2343

别忽视身边的细节
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呢?牛顿因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水烧开了之后,水壶的盖子会跳起来呢?瓦特因此发明了蒸汽机……这些在我们眼里是再也寻常不过的事了,而科学家都能从中发现许多细节。那些伟大的发明与发现,哪个不是从细节得到的呢?细节是

0评论2024-01-2343

母亲的祈祷
叶卡捷琳娜是农奴的女儿,有过三个孩子和一个丈夫。当她快满40岁时,她已经只剩下最小的一个儿子了,这个儿子叫索索。她从事着一份让她骄傲满足的职业:裁缝。叶卡捷琳娜是一个裁缝,终生都在为格鲁吉亚的穷人们缝补衣裳。但是她的儿子却不喜欢穿她缝制的

0评论2024-01-2242

听不懂的英语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三巨头”在雅尔塔会谈。老谋深算的丘吉尔由于胜券在握,兴致勃勃地和斯大林单独寒暄起来。为了表示亲热,他搬出在访苏前突击学习的俄语,大说特说,热情澎湃。说了一大阵,对方只微笑不答,翻译也哑口无言。正在尴尬之际,苏方翻译打破

0评论2024-01-2241

斯大林的模样
俄罗斯音乐巨人季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在回忆录《见证》里说:“我见过斯大林,也和他谈过话。我没尿过裤子。也没见他有什么魔力。他是个貌不惊人的普通人,又矮又胖,头发略带红色,满脸的麻子,右手明显比左手瘦小,他总是藏着右手。他的相貌与无数画像上的

0评论2024-01-2199

斯大林“批”部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位从德国战场上归来,并由上校荣升为将军的苏联高级将领,前来向苏共总书记斯大林汇报在前线时的工作。斯大林听完后非常满意,对他连连赞赏。但汇报完后,这位将军却没有马上离开的意思,而是站在那里,似乎还有什么话想要说。“还有

0评论2024-01-2143

斯大林情人回忆:一生难以挣脱的情爱牢笼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在世时,作为前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他的私生活一直是国家的最高机密。对于这个一生都致力于激烈的政治斗争、高居于圣坛之上的铁腕人物,他的情感生活十分扑朔迷离。他第二任妻子娜杰日达为何突然自杀,一度成为一桩谜案。

0评论2024-01-2043

神秘的狙击手
德国人的轰炸机来了,像漫天乌鸦一样密密麻麻的……看见飞机投下炸弹,卢卡斯基忙趴倒在战壕里,炸弹在离他不远的地方爆炸,巨大的冲击波将他震昏过去了。当卢卡斯基醒过来时,他觉得有人正趴在自己的身上,他用力推开那人,才发现那是一个苏军战友的上半截尸

0评论2024-01-2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