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爱德华兹.戴明:质量管理之父

2024-01-20 03:15790

戴明的名字,同全面质量管理紧密相连。日本的战后经济崛起,他是首位功臣。由他主持的“四日谈”,对促进美国管理转型也影响巨大。而他同德鲁克的学术论争,对于管理学本身的发展方向也有着相当影响。

威廉·爱德华兹·戴明是一位在美国成长起来的质量管理学者,如果不是一个偶然的机遇,他充其量不过是一个勤奋而有效的抽样调查专家。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他,他来到日本,在战后日本的经济重建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尤其是在质量管理方面做出了划时代的业绩,大师的地位由此奠定。

随着日本经济对美国的进逼和威胁,美国人开始重新起用戴明,并把他的思想“引进”回国内。最终,一代名师在日本和美国的经济互动中“左右逢源”,走向世界。

在美国本土的成长

1900年10月4日,戴明出生于美国依阿华州的苏城,他父亲是个农场主,但并不富有。从小戴明就养成了自食其力的习惯,以打工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用。他打工的范围很杂,包括傍晚点亮街灯、扫雪、为饭店打杂、清理床铺等,什么都干。直到上了大学,他依然保留着打工的习惯。

戴明的好学、严谨,在小时候就已见端倪,小朋友给他起的外号是“教授”,便可以印证这一点。当然,他也不是那种死板的小老头,少年所具有的幻想和热情,他并不缺少。14岁时,他曾经报名当志愿兵,要到墨西哥边境参加一个不大的战争,但是后来年龄露了馅儿,被遣返回家。

毕业后,戴明来到美国农业部固氮研究所,主要从事统计学研究工作。

但是,战争时期的生产,只求更多,不求更好,“萝卜快了不洗泥”。尽管戴明在美国不断呼吁重视质量,却很少能引起国内的重视。在20世纪40年代,戴明反复强调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不断进行质量管理的培训,试图把统计学运用于工业生产。据说,在这一阶段美国政府和企业听过戴明培训课程的人数达3万人。不过,他的呼吁在美国反应寥寥,没有多少人对他的建议和课程真正有兴趣。

1946年,随着战争结束,戴明也离开了美国政府,自己成立咨询公司,并在纽约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兼职。

日本质量管理“教主”

1947年,戴明接受盟军最高指挥部的征召,赴日本帮助当地的战后重建。当时,日本除了京都外,几个主要城市都在大规模空袭中被摧毁殆尽。作为一个缺乏自然资源的岛国,日本的崛起,依赖于向国际市场的开拓。但是,战争刚结束的日本,缺乏向国际市场开拓的本钱,物质的匮乏使大量美国货流向日本,日本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逆差使他们无可奈何。在短缺经济下,不可能形成质量追求。“有”和“无”的问题尚未解决时,“好”和“坏”的问题就提不上企业的议事日程。所以,战后的日本产品以质量低劣而闻名。国际市场上,“Made in Japan”的标记,等同于劣质产品的代名词。有趣的是,当时有的日本公司迫不及待地在日本一个叫“Usa”的小村庄设厂,因为这一举措,可以使他们的产品借助大写字母的功效,打上“MADE IN USA”这个趾高气扬的标记。

日本人最关心的是战后恢复和崛起的进程,他们问戴明:要改变日本的国际形象,把日本由一个制造劣质低档产品的国家转变为能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国家,需要多长时间?戴明预言:“只要运用统计分析,建立质量管理机制,5年后日本的产品就可以超过美国。”当时没有人相信这一断言,日本人最大的梦想不过是恢复战前的生产水平。虽然他们私下聊天时觉得这个美国佬过于乐观,但是却乐意按照这个美国佬的提示去放手一搏。原因很简单,当时的日本人已经失去了一切,没什么好损失的了。

由此开始,戴明成了日本的质量管理“教主”。在随后的30年间,戴明在日本各地举办全面质量管理培训讲座,传授他的管理思想。他关于质量管理的理论框架和操作要点,基本是在日本成型的。如“管理十四要点”、分析解决质量问题的“四步质量环节:学习、吸收、消化、创新”等,都是在日本讲座的结晶。据估计,日本每5个企业中的最高领导人就有4人曾听过他的讲座。日本的企业界,对戴明感恩戴德。据说,在丰田公司东京总部的大厅里,有三张比真人还大的照片,其中一张是丰田的创始人,另一张是丰田现任总裁,第三张比前两张都大,就是戴明。

日本人为了表达对这位“教主”的感激与敬意,1951年,日本科技联盟用戴明捐赠的课程讲义稿费和募集到的资金,设立了著名的“戴明奖”——一个刻着戴明侧像的银牌,用以奖励在质量管理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的企业。1960年,日本天皇颁发给戴明二等瑞宝奖章,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美国人。得奖事由上写着:“日本人民把日本产业得以重生及日制收音机及零件、半导体、照相机、双筒望远镜、缝纫机等成功地行销全球,归功于戴明博士在此的所作所为。”

美国重新发现戴明

戴明在日本享有盛名之时,在美国依然无人过问。从日本回到美国,他在华盛顿特区有一间地下室作为办公室,这里阴冷、潮湿,一如他之前在美国的遭遇。然而,到1980年,这种状况终于改变了。

那年,一位电视制作人梅森女士制作了电视纪录片《日本行,为什么我们不行?》,并由美国广播公司在全美播出。这部电视片赞扬了日本的制造业,主角却是戴明。一夜之间,戴明成为质量管理的明星。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段子里的经典智慧
◎生搬硬套纽约市一家旅馆服务员请一位房客猜谜语:“我母亲和我父亲生了个孩子,既不是我兄弟也不是我姐妹,此人是谁?”房客答不上来,服务员告诉他:“是我。”这位房客回家后就拿这个谜语让朋友猜:“我父母生了个孩子,既非我兄弟,也非我姐妹,此人是谁

0评论2024-01-2583

抗倭志
一九四二年。泉州。洪向志坐在摇椅上。摇椅轻轻地晃着,吱呀呀地乱响。下午温暖的阳光像缎子一样地泄在洪向志的身上,那热气透过衣服,像一只温柔的大手抚摸着洪向志的身体,浑身上下是无比的舒泰。洪向志最喜欢坐在这个欧式别墅二楼的阳台上晒太阳。这个别墅

0评论2024-01-2585

硝烟中的情谊
慈禧有一个侄女,名叫钮钴禄琳娜,从小就长得眉清目秀,很受慈禧的宠爱。慈禧为了进一步了解西方世界上,把钮钴禄琳娜送到英国留学。钮钴禄琳娜去英国后,改名叫艾琳娜,被英国开明政策感染,而对大清的封建制度感到厌恶。艾琳娜爱上了英俊潇洒的英国贵族公子

0评论2024-01-2579

溥仪与文绣是怎样离婚的
李淑贤在世时,我每次到京,总要去看望她。我写过一些有关李淑贤和溥仪婚后生活的稿件。李淑贤说,她喜欢看。关系处得熟了,她向我讲述了溥仪和淑妃文绣离婚的事。溥仪曾对李淑贤说:我这个中国最后一个皇帝,共干过两件轰动世界的事:一是给日本人当傀儡,成

0评论2024-01-2573

秦始皇的不死药竟是——猕猴桃
徐福渡海为秦始皇寻找不死药的传说,由来已久。日本方面有研究说,不死药名叫“千岁”,就出产在地处濑户内海的祝岛,更令人惊讶的是,今天它正在进行人工种植。秦始皇上当了看到这里,不禁令人生疑,秦始皇何许人也?荆轲那样的职业刺客都死在他的手里,怎么

0评论2024-01-2593

揭秘:八路军如何处理日本女战俘
就在部队清理战利品的时候,突然发现一篷布车厢里畏缩着两个穿和服的日本女人,约20出头,面容蜡黄,目光呆滞,看样俩人都受了伤。1940年秋天,彭德怀、左权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百团大战”进入第二阶段。在一次战役中,太行二分区十旅三十团八路军

0评论2024-01-2583

史上唯一敢与皇帝离婚的女人
这是末代皇妃文绣的故事。她之一生,凄凉飘摇,因打了皇妃这个名号,虽然离婚,也无法去除身上那深深的皇室烙印。文绣出生于满洲正三旗中的镶黄旗的贵族家庭,可惜在她的父亲端恭病逝不多时日,大清朝灭亡,满族地位也丧失,端恭家族自此落败。1921年春,

0评论2024-01-2598

民国时期十大汉奸的最终下场
汪精卫--从志士到叛国者汪精卫出生于广东三水。幼年接受家塾的传统教育,曾获番禺县试第一名,考取留日法政速成科官费生,赴日留学。其时正是资产阶级革命蓬勃兴起之时,汪精卫加入了革命派行列。他不仅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而且担任会章起草和评议部

0评论2024-01-25154

满街去抓毛泽东
满街去抓毛泽东萨苏抗战时期,在大街上能随便抓到指挥共产党军队抗日的毛泽东吗?这种荒唐的事情,当年侵华日军却真的做过。日军曾带过刘、邓照片斋藤邦雄,1941年入伍,原日军第63师团机枪射手,曾经随曰军参加对太行山根据地的扫荡。在这次扫荡中,每

0评论2024-01-2577

生死情仇
一1943年11月,常德。这是一个十分晴朗的口子,灿烂的太阳照在湘西的土地上,像一只温柔的手,抚摸得人们十分舒畅。虽然是晚秋,到处仍然是绿油油的树木花草,给人以温馨的感觉。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破了这种平静,国军74军57师在师长余程万的带领下

0评论2024-01-25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