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疼痛过后,他们选择相爱

2024-01-20 01:24350

2002年,艾弗森大学毕业应征入伍,第二年便参加了美国在伊拉克的战争。在进入伊拉克之前,他对这个国家古老的文明历史,充满了向往之情。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端着冲锋枪,带着说不清的疑惑和恐惧,踏进了战火刚刚洗劫过的巴格达市。

尽管萨达姆政权被推翻了,大规模的抵抗已不复存在。但战争的阴云仍久久地不肯散尽,各类的爆炸、袭击、恐怖活动仍时有发生,艾弗森就曾眼睁睁地看着一位战友,在巴格达市中心被汽车炸弹炸得粉身碎骨,而就在10分钟之前,他们还谈笑风生、提到回国后的打算呢。

2004年春天的一个周末,艾弗森奉命随一支5人小分队在大街上巡逻。忽然,有人引爆了安放在街角的一个垃圾箱旁的炸弹,好几位平民被炸倒。在匆忙赶往出事地点时,艾弗森不慎崴了左脚,落在了后面。他并没有意识到,巨大的危险正向他涌来——那位激进的年轻人,从一个水果摊后面,轻轻地一扬手,一把锋利的水果刀,呼啸着朝他后胸刺去。

听到响声,他机警地一闪身,水果刀擦肩而过,扎到路旁一棵大树上。他端枪朝前搜寻过去。就在他快到水果摊前时,一枚自制的手榴弹,甩到了他的脚下,他迅速地上前一脚踢飞冒烟的手榴弹,随着一声爆炸,那个血肉模糊的袭击者,直挺挺地躺在了地上。

他慢慢地走到近前,看到那个袭击者的手里,还握着一个被鲜血染红的信封,未合上的双眼仍望着天空,显然对这世界还有着难舍的依恋。

他小心翼翼地拿过那个信封,从里面抽出一张照片和一封信。他不认识上面的阿拉伯文字,但从照片上那个美丽的女子深情的眸子里,他猜测她一定是死者最亲近的人。

很快,艾弗森的猜测得到了证实,那封信是那位袭击者未婚妻米吉写来的,他们的婚礼定在了下个月。

一段美好的姻缘戛然而止。都是可恶的战争,才……好长一段时间里,艾弗森的脑海里始终晃动着米吉那甜甜的笑靥,还有她躺在血泊中的未婚夫那带着稚气的脸。是不经意间的一次遭遇,他夺走了他们本该拥有的幸福,他竟有了这样无法解脱的负罪感。

如果那天他不落在后面,如果他没有遭到袭击,如果那枚手榴弹不被踢回去……那么,悲剧就不会发生。他懊恼而遗憾地做着一个个假设,仿佛自己犯下了深重的罪孽。

两年后,他回国,退役,拥有了一份很不错的工作。

奇怪的是,那张沾满血污的脸和那女子灿烂的笑容,常常会浮现在他的眼前,如此强烈地告诉他——那件事非但没有被流淌的时光冲淡,反而在记忆深处变得更加清晰了。

几经踌躇,他终于做出一个连自己也感觉有些不可思议的决定:重返伊拉克,去找寻照片上那个美丽的女子。

他辞掉了薪酬优厚的工作,来到曾经战斗过的巴格达,一边在朋友的公司打工,一边悄悄地找寻那个叫米吉的姑娘。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他还是没有见到那个明眸皓齿的美丽女子,仿佛她也从巴格达彻底消失了。

朋友不解地问他:“即使找到了,你又能怎么样?是想告诉她自己就是夺去她未婚夫生命的人吗?若是那样,还不如不见她呢。”

艾弗森默默无语,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真的见到米吉时该说些什么,又能说些什么。然而,他仍热切地期望见到她,即便她将他看做十恶不赦的坏蛋,他也不会争辩一句的。

那天,他正在平静的巴格达市郊漫步。忽然,他听到有人喊米吉的名字,他赶紧回头,失望却再次涌来——眼前这位步履蹒跚的老妇,也叫米吉。

一晃,他又在在巴格达生活了5年,他结识了许多伊拉克的朋友,他请他们帮助寻找米吉。

2010年,一位在纳杰夫工作的朋友告诉他,米吉去了他所在的那座城市。

当他风尘仆仆地赶到纳杰夫,站在米吉面前时,他惊讶地发现:昔日美丽的米吉,脸上己满是沧桑。

米吉平静地告诉他:早已知道未婚夫遇难的经过,她曾试图阻拦过他当初的冲动。

“可是,他还是失去了宝贵的生命。也许,我不该作为一名参战士兵来到这里。”艾弗森愧疚地回忆了6年前那令人痛心的一幕。

“不该发生的战争,伤害的不只是伊拉克人,还有美国人,每一个在战争中的死伤者,留给其家庭的,都是难以形容的伤痛。”米吉消瘦的身子,在夕阳中显得楚楚可怜。

“你说得对,虽然我从没想过参加这场战争,但我这一生也摆脱不了战争的梦魇了。”艾弗森了解到米吉的父母,都是在美军最初对巴格达的轰炸中丧生的。

“可以铭记,但不要仇恨。”米吉泪眼婆娑。

“我多么想为你做一点什么,来弥补内心的愧疚。”艾弗森真诚地握住米吉的手。

“我不会怪罪你,如果我的未婚夫杀死了你,你的亲人同样也会十分痛苦的。”

“我知道,所以我必须到这里来,不单单是向你请罪,还想……”艾弗森抬起头来,眼睛里盈满了热切的渴望。

米吉望着他,一颗柔柔的心被感动了。

两个月后,一家鲜花店在巴格达市中心的一条街上开张了。卖花的正是米吉,负责进花、运花、送花的,则是艾弗森。往昔的仇恨和悲伤,已悄然退去。两个人的眼睛里,都充满了爱的光泽,在他们的心心相印中,生活多了幸福的斑斓色彩……

这是一位前往巴格达采访的记者,向我讲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听罢,我不禁深有感慨:他们似乎应该成为彼此无法原谅的仇人,然而,刻骨铭心的疼痛过后,他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相爱,因为唯有不断涌动的爱,才能冲淡仇恨,才能捧出更多生活芬芳的花朵,才能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疼痛过后,他们毅然地选择相爱。他们向世人展示的,是一种阔大的胸襟,是一种非凡的气度,更是一种纯净的品性。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CNN”创始人——特德·特纳
“CNN”创始人——特德·特纳财富档案全美最大的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创办者特纳,开创了世界上第一个全天候24小时滚动播送新闻的频道,也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国际电视频道,1991年《时代》周刊封面人物,2001年担任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

0评论2024-01-2552

石子变钻石
石子变钻石有位巴格达商人深夜在空旷无人的山路行走。忽然一个神秘的声音对他说:“请弯下腰来,捡起路边的几块小石子放在衣袋里,明天早上你将因此获得欢乐和忧愁。”商人照此做了,捡起几颗小石子又继续赶路。第二天早晨,他掏出一颗颗石子一看,石子竟然成

0评论2024-01-2570

归去来兮
归去来兮[美]苏珊娜·帕利杨海伦编译纽约时间凌晨1点,我在网上碰到了弟弟,正是巴格达的早上9点。他不是个兵,所以我还可以时不时在网上跟他聊聊。"你在哪儿?"我打出一行字。"还是不说的好。"他回答。害怕网路恐怖分子。谢天谢地他还好,不过我还是

0评论2024-01-2425

盗马
古时候,伊拉克有位国王,叫阿尔马蒙。他有匹千里马。一次,一个叫奥玛的商人路过巴格达,他看到阿尔马蒙的马,羡慕不已,提出用10个金币来换,但阿尔马蒙说就是给100个金币,他也不换。奥玛恼羞成怒,决定用诡计把千里马骗到手。奥玛打探到阿尔马蒙每天

0评论2024-01-2345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是活着
世上最美好的事情是活着为挣钱当上美国大兵我出生在安徽安庆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2006年从省内一所三流大学毕业后,因为找不到工作,在一位亲戚帮助下移民到了美国。在纽约生活一段时间后,我感到这里一切都好——除了没有钱。有一天,我在地铁里仔细端详

0评论2024-01-2240

旭烈兀是谁?旭烈兀是怎么死的?
人物档案姓名:孛儿只斤旭烈兀外文名:HlegKhan国籍:蒙古帝国民族:蒙古族出生时间:1217年去世时间:1265年信仰:佛教职业:伊儿汗、军事统帅葬处:尔米亚湖主要成就:征服西南亚,建立伊利汗国,灭阿拉伯帝国旭烈兀,全名孛儿只斤旭烈兀

0评论2024-01-2244

挂肉选址
阿拉伯阿拔斯王朝最有独创性、著作最多的大医学家拉齐斯(865-925),在担任巴格达医院院长时,为了另选一处新院址,曾把一些新鲜肉条分挂在各个城区。不久,他查看到某处肉条腐烂的迹象最少,断定那儿的环境最卫生。这样,新院址便选好了。心灵小语:

0评论2024-01-2239

阿里的下场:牧人总督
很久以前,巴格达住着一个名叫阿里的人,他有两个尊贵的身份:一个是总督,另一个则是虔诚无比的伊斯兰教徒。伊斯兰国家的君主苏丹非常喜欢他,可是他的臣民们都非常怕他。阿里是一个真正的伊斯兰教徒,一个古板的土耳其人。每天天刚蒙蒙亮,他就在地上铺一块

0评论2024-01-2160

阿凡提的故事:妙医
阿凡提行医的时候,一位肥胖得走不了路的人来求医:“阿凡提,我走几步路就觉得胸口堵得慌,喘不过气来。只要能医好我的病,您要多少钱我都给您。”阿凡提给他号了号脉,说道:“您的整个心脏被脂肪包往了,可以说是不治之症。您多则半个月,少则七天就会归天

0评论2024-01-1937

与死亡约会
有一则古老的传说,一位富有的巴格达商人派仆人去市场。人群中有人推挤了仆人一下,他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身穿黑袍的老妇人。他知道那是“死亡”。仆人赶忙跑回去,一面发抖,一面向主人诉说方才的遭遇,以及“死亡”是如何用奇特的眼神看着他,并露出威胁的

0评论2024-01-1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