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佛家四大妙语解你烦忧

2024-01-19 12:10350

佛家妙语之一:人生最大的财富是健康。
此语虽人人皆知,但要真正领悟,又非易事。试看古今中外之人,或为名所惑,或为利所动,或为官而奔波,或为爱情而苦恼。把名、利、禄、情,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却不知人生最大的财富只是自身的健康。记得有篇小说写一个爱财如命的财迷,进了一座黄金山,山内皆是黄金珠宝,大喜若狂。但因贪得无厌,终于陷入黄金山而无法出来,于是黄金山中留下几根白骨,岂不悲哉?由此可见,健康是最宝贵的,也是人生最大的财富。如果一个人想通了这一点,那么什么名利之念、非分之欲,都可化为乌有。

佛家妙语之二: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
嫉妒是人生最容易碰到的事,李斯因嫉妒同学韩非的才能,向秦王进谗言而致韩非死在狱中;庞涓因嫉妒孙膑的学识超过自己,用毒计陷害孙膑,使孙膑致残。如以佛家妙语悟之,李斯、庞涓都是极可怜的人,他们纵然阴谋得逞于一时,但最后都不得善终。
嫉妒是一种病,患嫉妒病的人,一生都不得安宁。他们今天害怕某人超过自己,明天又担心某人走在他前头,他终日生活在一种可怜的病态之中;相反,历史上真正功成名就的人,都以嫉妒为可耻。欧阳修是北宋文坛领袖,他当年识拔后生苏东坡,有人便对欧阳修说:“苏东坡才情极富,若公识拔此人,只怕十年之后,天下人只知苏东坡而不知欧阳修。”但欧阳修一笑了之,依旧提拔苏东坡。后人更加崇敬欧阳修。苏东坡脱颖而出后,更是感恩在心,他为欧阳修写的悼文,名动千古。

佛家妙语之三: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此话最为重要。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敌人,如流氓、无赖、小人,此等衣冠禽兽之徒可恶之极,但看穿了,也无非是一堆垃圾。人最大的敌人,还是人自己。一个人能战胜自己,也就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了。怕的是自己患了病,茫然不知,处事犹豫不决,或过高地估价自己,由此而自大;或过分地崇拜他人,由此而自卑。一旦战胜自己,也就在思想上有了一个飞跃,人生会打开新的一页。

佛家妙语之四: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放得下。
一个人在处世中,拿得起是一种勇气,放得下是一种肚量。对于人生道路上的鲜花、鼓掌,有处世经验的人大都能等闲视之,屡经风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对于坎坷与泥泞,能以平常心视之,就非容易。大的挫折与大的灾难,能不为之所动,能坦然承受之,这就是一种肚量。佛家以大肚能容天下之事为乐事,这便是一种极高的境界。既来之,则安之,便是一种超脱,但这种超脱又需多年磨练才能养成。拿得起,实为可贵,放得下,才是人生处世之真谛。

仅以上四条佛家妙语,我以为足够每个人受用终生。归纳起来说,便是拥有健康、抛弃嫉妒、战胜自己、脚踏实地。这样做人,便不会有烦恼,不会疾病滋生。人的疾病,既有病理方面,也有心理方面的,后者对人的健康更为重要。心理上有了承受逆境的能力,有了病,也能正确对待,坦然处之,变有病为无病。佛家妙语,精诚之言,给我们凡夫俗子多少可贵的启示呀!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一切困难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在一次电话采访中,一位记者问过我一个很好玩的问题:“李连杰,你这些年都是一帆风顺,你是怎么变得这么强大的呢?”这位记者在采访我之前肯定没做过认真的准备。首先,我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朋友中我有个外号,叫“死过一百次的生还者”。在我很小的时候

0评论2024-01-2575

忘我
忘我琦君有一位高僧和一位老道,互比道行高低。相约各自入定以后,彼此追寻对方的心究竟隐藏在何处。和尚无论把心安放在花心中、树梢上,还是山之巅、水之涯,都被道士的心于刹那之间,追踪而至。他忽悟因为自己的心有所执著,故被找到,于是便想:“我现在自

0评论2024-01-2456

怒从何来
怒从何来一位年轻人自己觉得对“空”的意义理解得很透彻,便夸下海口,走遍天下,也没有有人能够难倒他。他果然所言非虚,一路过关斩将,名声日隆。人们惊叹不已:他有问有答,滔滔不绝,真是后生可畏!每经过一座禅林,当地禅师都以特别规格的礼仪接待他,这

0评论2024-01-2447

天完国元帅倪文俊简介 倪文俊怎么死的?
许多对历史了解不是很深的伙伴们,听见天完国的第一个反应,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国家吗?黄尧舜禹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西东晋,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和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熟悉的历史中好像没有这样一个国家呀?事实上中国历史

0评论2024-01-2348

小境界
在佛教中,有108种烦恼之说,佛教的理想就是克服这些烦恼,达到涅槃的境界。如何达到这种境界呢?佛家认为要从“心”开始,曰“修心”。常见的修心方式是数佛珠,佛珠以108颗一串者为“上品”,用手缓缓捻动这108颗念珠,便可破这“百八烦恼”。还有

0评论2024-01-2367

弯腰的哲学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著名的佛学院之一。这所佛学院之所以著名,除了它建院历史悠久,它辉煌的建筑和它培养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外,还有一个特点是其它佛学院所没有的。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但是,所有到过这里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细节让他们

0评论2024-01-2361

禅者眼中的人生阶段
偶尔听释果宁大师说禅,谈世人身心每七年变化一个阶段,有所感悟。28至35岁:齐家求稳之年。大师说,这时不应再被欲望牵着跑,而是安定下来。所以欲望应升华为责任,对家庭、事业的负责。35至42岁:人生至此,应是社会的中流砥柱,责任感升华为信念,

0评论2024-01-2356

心中无伎
宋代有两个道学家研道多年,学问颇深。一日,二人一同去朋友家赴宴,席间有几个花枝招展的妙龄歌伎,一边弹唱,一边劝酒。一个道学家见状愤然起身离去,而另一个道学家却神情自若,谈笑风生,大吃大嚼,尽兴而去。次日,二人又见面,先走的那个道学家义愤填膺

0评论2024-01-2337

割肉喂鹰
城外十里河堤,是我经常长跑的地方。那天,我跑到离城五里远的地方,看见一老人在河边钓鱼。恰好我到的时候,他钓到了一个东西。我以为是大鱼,我经常看见有人河里钓起六七斤重的大草鱼与大鲤鱼。不是鱼,竟然是一只大龟。看上去至少三斤以上。老人拉着龟,当

0评论2024-01-2237

当唐僧爱上白骨精
穿着红色袈裟、头戴僧帽的唐僧,骑着白马沿着小道走,牵马的是大弟子悟空,二弟子八戒扛了一铁耙,三弟子沙僧则挑着满是行李的箱子。三个弟子各有特色,悟空本领大,能降妖除魔;八戒忠厚,但好吃懒做;沙僧则是性格坚定,不怕吃苦。去西天取经,已经有了两三

0评论2024-01-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