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雷锋的故事:红领巾的知心朋友

2024-01-19 11:37390

雷锋藏着两件心爱的东西:一条红领巾,一个大队长臂章。他从家乡到鞍钢,又从鞍钢到解放军部队,这两件东西,始终带在他身边。部队驻地附近,有好几所小学校,上学、放学的时候,少先队员们见了解放军叔叔,不是敬礼,就是问好。雷锋每次看到他们幸福的笑脸,就会想起自己的童年,和曾经帮助他“天天向上”的组织。1960年10月间,他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和本溪路小学少先队组织的校外辅导员。他的工作任务很紧张,但他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时间,或者在大风大雨不能出车的时候,跑到学校去,和教师、辅导员、队员们谈心。平日里,他也抓紧一切机会,从报纸上、刊物上搜集革命领袖、革命先烈和革命英雄的故事,记在自己的日记本上,一有工夫就讲给孩子们听。他爱孩子们,孩子们也爱他,把他看成自己最亲密的朋友。

一个阳光灿烂的中午,雷锋穿着崭新的军装,胸前飘着鲜艳的红领巾向建设路小学走去。红领巾在阳光下闪闪发亮,把他的脸映得红彤彤的。

他一踏进小学校门,马上就被一群孩子围住了。孩子们像群喜鹊,跳着、欢呼着:

“欢迎雷锋叔叔。”

“请雷锋叔叔讲故事!”

雷锋和孩子们到一起,就高兴得闭不住嘴地笑。今天,他刚出车回来,本来身体很乏,可一想到孩子们希望他多来玩,也就忘了休息,放下饭碗,换了衣服,就跑来了。

雷锋和孩子们接近多了,他发现有许多孩子本来是很聪明的,可就是调皮惯了,自己约束不住自己,违犯纪律,还影响学习。因此他觉得当辅导员,应该想尽一切办法,把这些孩子领上正路来。

建设路小学六年级有个小马。这孩子很令俐,很活泼,就是调皮得要命,整天打打闹闹不好好听课,个子老大了还没戴红领巾。中队委员们气得都不理他了。雷锋知道了这件事,就说服队干部们:

“小马是你们的同学,大家有责任帮助他。他功课不好,要吸收他参加学习小组,帮助他赶上来,怎么好不理他呢?”

中队委员们说:“他不听同学们的话,怎么帮助他呀!”

雷锋说:“不要紧,我们一起想办法。”

这以后,雷锋就经常注意接近小马,给他讲故事,跟他谈心,约他到宿舍来玩儿。“

经过雷锋和老师的教育,和少先队的帮助,小马逐渐克服了爱玩爱闹的缺点,学习也进步了。当他第一次戴上红领巾,见到雷锋的时候,他紧紧拉住雷锋的双手,激动地说:“雷锋叔叔,我加入少年先锋队啦!”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星星村的懒娃娃
在星星村里面住着一群娃娃,他们都说自己很聪明,但是都不会拿筷子,不会穿衣服,因为是妈妈爸爸们,为了让他们专心学习,什么活都不让他们干,吃饭的时候都是爸爸妈妈喂饭吃,星星村的孩子们人人会书法,各个会画画,日子就这样一天天地过去了。星星村的爸爸

0评论2024-01-2593

丰子恺是个慈父
他非常艳羡孩子的世界的广大。儿子瞻瞻在现代人的眼里应当是个相当任性的孩子,花生米翻落到地上了,自己嚼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自己失手打破小泥人了,他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但在丰子恺的眼里他却是个“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因他“什么事

0评论2024-01-2574

潘石屹的“让”和“少”
著名房地产大亨潘石屹在事业上,不断开拓进取,蒸蒸日上,令人叹为观止。在孩子的教育上,他也有一整套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浓厚的创新意识。他的这一独特理论和实践,使孩子得到很好的教育和成长。人们从他对孩子的教育上,得到了很多的启示和思考。教育孩子,

0评论2024-01-25122

叮当,上当
我的童年成长在一个烂漫朴素莽撞的童话时代。在七夕的夜晚,我们和大人一起扎草人,我们叫它“织女”。草人扎好了,我们就随着大人到打谷场里,像放风筝一样把她放飞。如果飞起来了,那就是“显灵”了,那些扎草人的人就会得到“织女”的祝福,就会变得心灵手

0评论2024-01-2550

致我的孩子们
今年,我一百岁了,趋近于人生尽头。回顾我的一生:在八十岁前,一直默默无闻,过着平静的生活;八十岁后,未能预知的因缘际会,将我的绘画事业推向了巅峰,随之带来的效应,便是我成了所有美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大器晚成的画家。人生真是奇妙。我的老伴已离去多

0评论2024-01-2565

《汤普森夫人》
开学的第一天,汤普森夫人站在五年级的学生们面前,说了个谎。她看着她的学生们,说她会平等地爱班里的每一位同学。但这是不可能的,那是因为坐在前排的一个小男孩,他叫泰迪斯托达德。汤普森夫人发现,泰迪根本无法与其他孩子们玩到一起去。他的衣服很邋遢,

0评论2024-01-2568

被伟大的温顿
1938年9月29日,德、英、法等国首脑签订了《慕尼黑协定》,当英国首相张伯伦兴高采烈地叫嚷着“把和平带回英国”的时候,德国犹太裔移民尼古拉斯·温顿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知道,《慕尼黑协定》中有一条规定,是要把捷克境内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0评论2024-01-2575

李锐“小人物”的高密度
从我懂事开始,就知道像自己这样嘻嘻哈哈、粗粗拉拉活着的人,这辈子不会有太高的追求和造诣,索性给自己编了一条座右铭:“如果人生实在没法拓展长度和宽度,那就努力提高它的密度吧。”“高密度”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说得多,想得多,操心多,琐事多;也

0评论2024-01-2570

用知足的心来生活
很多人认为,她可以有更好的生活,父亲是优秀的飞机与游艇的设计师兼制造者,母亲是肖像画家,出入家里的客人,是爱默生、马克·吐温、爱因斯坦等当时极具代表性的人物。而在她看来,最好的生活,是在乡下的农庄里。她就像是被上世纪的灵魂附体的遗少,在学校

0评论2024-01-2586

大师的家教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一子,即周海婴。儿子出生时,许广平出现难产迹象,当医生向鲁迅征求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他果断回答:“留大人。”结果母子平安。在儿子成长过程中,鲁迅基本按照《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让他“完全的解放”,其中又说:

0评论2024-01-2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