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聚德烤鸭店创办于清朝同治三年,创办人是杨全仁。全聚德的开办有这样一个故事:"全聚德"原本叫做"德聚全",是个位于前门大街卖干鲜果品的店铺,生意不好,最终倒闭。清朝同治三年,以经营生鸡生鸭为生的小贩杨全仁将此店铺买下,开始经营烤鸭和烤炉肉。开店前,一位风水先生围着新店转了两圈后站定说:"这是块风水宝地,前程不可限量,只是此店以前甚为倒运,要想冲其晦气,除非将'德聚全'的旧字号倒过来,称作'全聚德',新字号才能上坦途。"杨全仁一听正合心意,一来自己名字中占有一个"全"字,二来"聚德"意为聚拢德行,可以标榜店铺做买卖讲德行。于是,闻名中外的老字号"全聚德"就这样诞生了。
同仁堂的创始人是乐显扬。乐显扬,号尊育,祖籍浙江宁波,明朝永乐年间迁居北京,祖辈三代行医。他自幼耳濡目染,广读方书典籍,致力于方药研究制作。他制作的丸药,均取材纯正地道,制作精细严谨,患者用后疗效显著。资料记载,同仁堂所制药品选料、制作极为严格,它根据民间验方、文献验方、家传秘方、宫廷太医良方等,精心选配,反复研究,并根据患者的用药反映,多次调整,力求精善,并制订出《同仁堂药目》。清朝雍正六年,同仁堂开始给皇宫专供御药,历经清朝八代皇帝,达一百八十八年之久,都用同仁堂的药。当时流传说"国药数京药,京药数同仁"。
张一元茶庄由安徽歙县定潭村人张文卿于清朝光绪三十四年建。在当时北京的商店,张一元茶庄是第一个用高音喇叭播放歌曲、戏剧等来招徕顾客的。每次播放时,门前总是围着一群人。
老北京人讲究"脚踩内联升"——穿内联升制作的布鞋。内联升鞋店最早建于清咸丰三年的东江米巷。店主名叫赵廷,他早年在一家鞋作坊当徒工,学得一手好技术,又积累了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后来,京城一位达官丁大将军出资数千两白银入股,帮助赵廷开办了鞋店。赵廷经过分析,决定办个朝靴店。内联升的服务对象大都是皇宫贵戚和天天盼着"连升三级"、"平步青云"的官场。可它又不冷落普通顾客。它制作的"轿夫鞋"既跟脚又不易绽裂,柔软吸汗,走路无声。习武的人也喜爱穿它,称得上是中国式运动鞋。
内联升斜对面即是北京的又一著名老字号瑞蚨祥绸布店西号——瑞蚨祥鸿记。北京有"前门八大祥"之说。这是因为在前门和大栅栏一带,有八家带"祥"字的绸布店,称为"八大祥"。它们始建于同治年间,均由山东省济南府章邱县旧军镇孟姓家族经营。1949年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广场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的面料就是瑞蚨祥提供的。
极夜故事
极夜故事意外地,一行探险者没来得及赶在最后一次日落前离开,他们被留在了南极,留在了极夜。虽说有足够的食物和生活必用品,可整整一个多月,这儿讲只有黑夜没有白昼,冰天雪地,生灵绝迹,与世隔绝,与光明隔绝。人,能挨得过去吗?寂寞与枯燥终于让他们难
0评论2024-01-2448
转移目标
阿智他们公司一个周末上午召开紧急会议,别人全到了,唯独大贾子缺席。会议时间不长,用了大约半小时,布置完工作后,主持人刚要宣布散会,大贾子却开门进来了。还没有等别人问他为什么迟到,他自己倒先开了锣:“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我虽然迟到了,但是却有
0评论2024-01-2452
保安族是怎么形成的?保安族刀指的是什么?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中华民族的这56个民族中,有一个少数民族依据本族自愿,定名为保安族。这个少数民族不得了,因为他们是以制刀为主的民族,他们的工艺品腰刀保安刀又称保安族刀,刀把上刻有十分别致的花纹或绘有色彩绚
0评论2024-01-2357
先观察
大多数的同仁都很兴奋,因为单位里调来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地进办公室,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本来紧张得要死的坏分子,现在反而更猖獗了。他哪里是个能人嘛!根本是个老好
0评论2024-01-2354
去年,在果园路市场
去年,在果园路市场一那日,是《富春山居图》首映的第二天,六月的天气,竟出奇的阴冷,我被蛋糕连卷带扯出了门,“你这睡莲病,已经没谱了,天一黑你就睡也就算了,为何青天白日你也不精神了?”蛋糕质问着我。没错,我有种遗传病——睡莲病,大概每几千万个
0评论2024-01-2333
把一切交给时间
如果不经历那件事,我不会知道“时间”不单是抚平伤口的安慰剂,也是是非曲直的检验师。三年多前,我在一家民营电台任职,台内有位同仁剽窃友台的节目,从访问到主述,全部完整播出,且该节目还获“新闻局”每集6000元的委制经费。我写了一封检举信到“新
0评论2024-01-2233
八哥迷案
清康熙年间,城郊一户姓崔的人家发生命案,来报案的是死者崔同仁的胞弟崔同顺。少时,知县李康一行人由崔同顺带路来到崔家。此时,崔家已是哭声一片,见到知县大人到来,公子崔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让李康为其父伸冤。李康将崔林搀起,命他带路去案发现场
0评论2024-01-2143
同仁堂与康熙的传说故事
相传康熙皇帝得了一种怪病,宫中御医把所有的名贵药材都用遍了,就是不见病情好转,他一怒之下停止了用药。这天,康熙独自出宫微服夜游,来到一条街上,发现有一个小药铺。此时,已是夜深人静,小药铺里却灯火通明,还听到那里传来读书声。康熙心想,宫中御医
0评论2024-01-1939
长期观察
同仁都很兴奋,因单位调来一位新主管,据说是个能人,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是一天天过去,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彬彬有礼进办公室,便躲在里面难得出门,那些本来紧张得要死的坏份子,现在反而更猖獗了。 「他那是个能人嘛!根本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
0评论2024-01-1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