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保管员

2024-01-18 22:33400

爱因斯坦生前立有遗嘱,要求把他的骨灰撒在不为人知的地方,不发讣告、不建坟墓、不立纪念碑。当时任普林斯顿大学病理科主任的托马斯·哈维,虽然和爱因斯坦只有一面之缘,却有幸成为爱因斯坦的验尸医生。他突发奇想:自己何不将爱因斯坦的大脑“偷走”,探究一下这位科学家的大脑与常人有什么不同之处。于是,他私下和爱因斯坦的长子汉斯秘密协商,达成了一项不为人知的协定:取出爱因斯坦的大脑,以供自己科学研究之用。汉斯的条件则是:哈维研究的结果不得用于牟取私利,必须发表在科学期刊上。

在爱因斯坦遗嘱执行人奥托·内森的监视下,哈维按照程序解剖了爱因斯坦的遗体,并逐一检查器官,将它们称重并描述器官外观,最后对外宣布:爱因斯坦的死因为“大动脉瘤破裂”。不久,爱因斯坦的遗体被火化。

然而,在爱因斯坦遗体火化前,哈维并没有把爱因斯坦的大脑放回到头颅内,而是放到了一个装满甲醛的容器中偷偷带走。

在如愿以偿“偷走”了爱因斯坦的大脑后,哈维立即辞掉了工作,开始潜心研究这位大科学家与众不同的天赋,以期揭开其中的奥秘。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哈维“偷走”爱因斯坦大脑的事不久被泄露,舆论顿时一片哗然,纷纷对他予以谴责。哈维却对自己的行为极力辩解:“爱因斯坦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天才,如果把他的大脑和遗体一起烧掉,那样我会抱憾终生的,我认为我不能那样做。”

爱因斯坦的长子汉斯见事情败露,严厉警告哈维不得违背诺言。为了兑现对汉斯的承诺,也为了方便研究,哈维带着爱因斯坦的大脑去了费城,请一位科学家朋友将大脑切成了240片,保存在了福尔马林溶液中,此后他不管走到哪里,总是将装有组织切片的箱子随身携带。哈维后来回忆说:“在切下爱因斯坦的大脑后,我先从脑动脉中注入了防腐剂,又从各个角度拍了很多照片存真,还请一位画家做了素描,并将脑子每一块位置都贴上了有详细记录的卷标。”

在此后10年间,哈维的研究一直没有取得任何成果。他决定借助外力,于1989年给加拿大汉米尔顿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维特森博士发去一份传真,问她是否愿意接手这项研究。在得到肯定答复后,哈维亲自驾车前往加拿大,将爱因斯坦的脑组织切片交到维特森手中。虽然维特森只得到了爱因斯坦大脑的顶叶组织切片,以及哈维在切开大脑之前拍摄的照片与记录,但经过她的认真研究,于1999年在著名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发表了题为《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异乎寻常的大脑》的论文。文中对有关爱因斯坦大脑的整体形态做出了一定分析:爱因斯坦大脑左右半球的顶下叶区域异常发达,比普通人平均厚度多出一厘米,这造成爱因斯坦大脑宽度超过普通人15%左右,使他位于大脑后上部的顶下叶区在视觉空间认知、数学思维和运动想象力方面的发挥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他大脑的另一显著特征,是缺少常人大脑中的一种皱沟,而缺少这一皱沟,很可能导致位于顶下叶区的神经元彼此间更容易建立起联系,因而使他的思维更为活跃……

哈维虽然没有取得研究成果,但他要帮助爱因斯坦实现一个愿望。那还是在爱因斯坦生病时,曾向哈维提出想做一次横贯美国东西之旅的愿望。为帮助爱因斯坦实现这一夙愿,哈维于1997年10月驾车,在作家帕特尼达的陪同下,带着爱因斯坦的脑切片从东向西,由新泽西州一直开到了加利福尼亚州,全程超过4000公里,最终完成了爱因斯坦的遗愿。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比爱因斯坦智商高的运动员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提起职业运动员,人们往往习惯用这样的说法形容他们。但如果今日你还用这样的眼光看待职业运动员,那说明你太不了解他们了。且不说桥牌、围棋、国际象棋这类智力型的项目,即使是足球这样以“野蛮体魄”著称的运动,其对头脑的要求,

0评论2024-01-2566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聪明
爱因斯坦(1879—1955),出生于德国,父母为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他创立了相对论,是现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理论改变了传统的科学体系,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然而,他在童年时期,却是很不起眼。除了老师发现他拥有数学天才之外,他是一个迟钝

0评论2024-01-2585

爱因斯坦:科学巨人曾是彻头彻尾的笨学生
面对那么多成就卓越的人,也许你会自惭形秽地说:“我这么笨,怎么可能成才呢?”,“我太平凡了,根本不是成为伟大伟人的料!”下面我就给你讲述一个老师、校长都认为他很笨的人的成才故事。这个人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个当年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

0评论2024-01-2574

普通青年爱因斯坦
生活很不易,即使你是个天才,哪怕你是天才里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逝世60年,爱因斯坦的光环依然照耀着宇宙,可在他的宇宙里,生活平凡得就像他常穿的格子衫。他喜欢泡在啤酒馆,和老婆一起酩酊大醉。在校期间算是“学渣”一枚,对教授不敬,经常逃课。爱

0评论2024-01-2573

何必
爱因斯坦初到纽约时,每天出门都穿一件破旧的大衣,有个朋友劝他穿好一点,他耸耸肩不介意地说:“这又何必呢?在纽约,没有人认识我。”几年后,这位朋友再遇爱因斯坦,发现他身上仍然是那件旧大衣,他忍不住还是说同一句话,就是劝他换件新的,爱因斯坦毫不

0评论2024-01-2475

网易CEO丁磊母校演讲:保持热爱,保持勇
这个世界上很多人的成功,都是兴趣驱使的。我曾经看过罗大佑的故事,大家知道罗大佑是优秀的音乐人,但他原本是个医生。那时,我体会到了爱因斯坦的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便离开了学校,也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很多人问:人为什么要一辈子不停地学

0评论2024-01-2466

自己做自己的“镜子”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而对于母亲的再三告诫,爱因斯坦总是当做耳旁风。直到16岁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爱因斯坦正要去河边钓鱼,他的父亲把他拦住,并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昨天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

0评论2024-01-2455

爱因斯坦和卓别林
爱因斯坦和卓别林1926年,爱因斯坦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讲学。他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念头:非常想见见美国当时红遍天下的电影演员、滑稽大师卓别林先生。卓别林先生一边走着他那八字脚步,一边寻思:“这个大科学家怎么要见我呢?他想要干什么?莫非我身上

0评论2024-01-2456

聪明人为什么会做傻事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一个人如果真的聪明、真的有知识,他应该知道哪些行为对自己有利、哪些行为对自己有害,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趋利避害。但现实是,聪明的人却会作出对自己不利的选择。英国科学记者大卫·罗布森写了本书,叫《智力陷阱:为什么

0评论2024-01-2457

别迷失在“成功故事”中
别迷失在“成功故事”中不论是谁,都想成功;不论是谁,都想寻找实现成功的最佳途径。于是,有些所谓的经典“故事”,便粉墨登场。只是,到了后来,有的人在频频撞了南墙以后,才觉得有受骗上当之感。“‘故事’变‘事故’”,乃此之谓也。有个读小学的孩子,

0评论2024-01-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