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有三个勇士: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三人结拜为兄弟,经常凌辱大臣。晏婴请示景公同意,准备除掉三人。正好鲁昭公到访,席间,送上来六只桃子,昭公、景公、叔孙、晏婴各吃了一只,剩下两只,就论功行吃。
公孙捷说自己打死老虎救了景公,吃了一个,古冶子说自己在黄河里杀死了大鼋,也救了景公,又吃了一个。田开疆说自己杀敌无数,致使诸侯公推景公为盟主,可桃子没有了。田觉得受到了侮辱,于是拔剑悲愤自杀。
惊讶的公孙捷觉得自己功劳不如田,田已死,公孙捷觉得没面子活,也自杀了。古冶子觉得三人结拜兄弟,他们都死了,活着没意思,也拔剑自刎。这样,威胁到朝廷的“三人帮”就被彻底根除了。肃反之所以如此快速、顺利、圆满,就在于晏婴让他们争功邀赏,让他们各自为敌,相互为仇。
后来的勇士们聪明多了,不会那么容易上当,而且也逐渐没有什么荣辱观,胯下之辱能受,夺妻之恨能忍。但是,让下属互相争斗,从而驾驭之的统治谋略却代代相传下来,而且也比晏婴隐秘得多。上级能让下属斗起来,只需有一个桃子———让他们共同争夺的东西,权力是最好的桃子,是硬通货,是美元,可以轻易地出租,兑换任何东西。
玩得最精彩的是西汉的推恩令。西汉晁错提出削藩,七国之乱起,藩未削而身先死,闹得沸沸扬扬。武帝时,主父偃就极其聪明,主张化整为零,我不收回你藩国的权力,但你的藩国要分封给子弟,结果藩国越分越小,像散落的珍珠,想闹也闹不起来。老百姓分家总是有矛盾的,何况皇族,为家产争得自顾不暇,还如何一致对抗中央呢?主父偃的一桃杀了天下无数的士,而且众人都叫好。
说到底,这是一种分化瓦解之术。如果他们拧成一股绳,对中央的威胁就太大,他们中间就会有一个人成为新领袖,就会造反。原本他们之间就有矛盾,有仇恨,就可以随时借刀杀人。比如美国就时常扶植中东的反对派,送枪、送人、送钱、送创意,以牵制那些不听话的执政党,所谓拉一派打一派。
这一招,蒋介石最擅长。当时群雄割据,为了一统江山,他总是不惜巨资收买反对者的重要部下,部下一反对,闹事者孤掌难鸣,只得认输,屡试不爽。比如冯玉祥和蒋介石争天下,兵戎相见之时,蒋就利用冯和韩复榘、石有三的矛盾,许以韩、石高官和钱财,极力拉拢,韩、石通电拥护中央,冯玉祥只好下野,隐居山间。
内斗暴露了实力,也消耗实力,决胜的关键落在第三方。这时候,再强悍的属下也会低下倔强的头颅,低三下四地请求上司站在自己这边。面对这种形势,上司可以从容地根据需要,巧妙地平衡各种势力,巩固自己的权威,坐收渔人之利。这实际上是一种分权,部下通过竞争,各方分得一点儿权力,大权就控制在自己手里。
鲁国国相叔孙聪明一世,唯独不懂此道。竖牛唆使叔孙的儿子仲壬,带上鲁君赏赐的玉佩,声称叔孙已经同意;又去叔孙那儿告密,说仲壬私自佩戴鲁君赠送的玉,激怒叔孙杀了仲壬。竖牛妒忌叔孙另一个儿子孟丙,也采取相同的手腕让叔孙杀了孟丙。
竖牛利用叔孙偏听偏信的弱点,让叔孙连杀了两个儿子,叔孙恐怕至死也没有明白自己上了竖牛的当。知子莫如父,如果有一个竞争对手在虎视眈眈,随时汇报和揭露,竖牛就很难离间父子。
假设竖牛品德高尚,居心善良,但集权过度,君也不成其为君,贤明如诸葛亮因此受人诟病。刘禅登基后,诸葛亮把持朝政,说伐魏就伐魏,说联吴就联吴,刘禅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诸葛亮死后,刘禅以费祎为大将军,蒋琬为大司马,蒋琬管政务为主,兼管军事;费祎管军事为主,兼管政务,旨在防止事无巨细,皆决于丞相一人。
刘邦对后事的安排就很高明,据他遗嘱,把相权一分为二,分置左右两相的做法,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这种分而治之用得过头,就会演变成官场政治并导致王朝的覆灭,明朝就是一个例子。
凶手讨论组
凶手讨论组 叶亮杀死的是学校附近的一个流浪汉,他的无动机杀人给警方带来了调查的困难,但是初次作案还是留下了很多漏洞,很快,警察就查到了这一片宿舍区。 “嗯,你那天晚上在寝室上网,有人作证吗?”警察在寝室门口问盛璋。
0评论2024-01-2695
司马昭的野心
司马懿杀了曹爽,过了两年,他也死了。接替他职位的是他儿子司马师。魏国大权落在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两人手里。大臣中谁反对他们,司马师就把他除掉。魏少帝曹芳恨透司马师。有人曾经劝曹芳撤掉司马氏兄弟的兵权。但没有等曹芳动手,司马师已经逼着皇太后,把
0评论2024-01-2591
八王混战
晋武帝认为魏朝的灭亡,是因为没有给皇族子弟权力,使皇室孤立了。所以,他在即位以后,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每个王国都有自己的军队;王国里的文武官员,都由诸侯王自己选用。他以为这样一来,有许多亲属子弟支持皇室,司马氏的统治就可以稳固了。哪里知道这
0评论2024-01-2572
袁绍杀宦官
经过黄巾军起义的冲击,东汉王朝本来已经摇摇欲坠,到汉灵帝一死,外戚和宦官两个集团闹了一场大火并,加速了它的崩溃。公元189年,年才十四岁的皇子刘辩即位,这就是汉少帝。按照惯例,由何太后临朝,外戚大将军何进掌权。宦官蹇硕(音jiǎnshuò)
0评论2024-01-2587
巨鹿大战
项梁在整顿了军队以后,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打败了秦朝大将章邯。项羽、刘邦带领另一支队伍,杀了秦将李由。项梁骄傲起来,认为秦军没有什么了不起,放松了警惕。章邯重新补充了兵力,趁项梁不防备,发动了猛烈的反扑。项梁在战斗中被杀了。项羽、刘邦也只好退
0评论2024-01-25102
刘邦进咸阳
秦军在巨鹿打了败仗,可章邯还有二十多万人马驻在棘原。他上了一份奏章,向朝廷讨救兵。二世和赵高不但不发救兵,反而要查办章邯。章邯怕赵高害他,只好率领部下向项羽投降了。章邯投降的消息到了咸阳,秦王朝内部也发生了混乱。那时候,秦朝的权完全操在赵高
0评论2024-01-2578
王昭君出塞
汉宣帝在位的时候,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那时候,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势力越来越衰落,后来,匈奴发生分裂,五个单于分立,互相攻打不休。其中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被他的哥哥郅支(郅音zhì)单于打败了,死伤了不少人马。呼韩邪和大臣商量结果,决心
0评论2024-01-2593
雪窦山行刺张学良
一、小女人密谋报家仇1937年初,张学良将军由南京被秘密转移到蒋介石的家乡——浙江奉化溪口镇附近的雪窦山禁锢。张学良成了失去自由的“自由人”,虽然为国赴难的雄心仍在,但内心深处的孤寂还是挥之不去。不久,张学良的妻子于凤至被蒋介石派人接到溪口
0评论2024-01-2584
明清皇帝用人:咸丰疑人敢用崇祯疑人敢杀
“用人不疑”与“疑人不用”是孟不离焦的,前者的意思是用人就要信任,后者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信任某人,就不要用他。但那些有缺陷、历史上犯过错误、甚至可能“有二心”的“可疑之人”,是该疑而不用,还是用而不疑呢事实胜于雄辩,在这方面我拿崇祯和咸丰做
0评论2024-01-2580
司马穰直
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军事家司马穰苴是一个信守军规的军事将领。有一次国君的亲信庄贾视察军队,不按规定的时间到达军营,司马穰苴依军令要将庄贾斩首。国君派人为庄贾求情,这个人未经允许就将马车驶入营门。司马穰苴就杀了此人的仆人和驾车的马,以示惩戒。这种
0评论2024-01-25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