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3月,钱伟长来到加拿大多伦多留学。钱伟长在清华大学原来是学中文的,成为一名文学家,是他从小最美丽的梦想。
但是,在他进入大学刚刚第二天,他的梦想还没有开始,就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而蒋介石却奉行不抵抗政策,拱手让出了东三省,使祖国的大好河山沦陷到日寇铁蹄之下。
一时间,全国青年纷纷游行示威,要求抗日。钱伟长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刻拍案而起,大声疾呼道,我也要造枪造炮,打击日本侵略者。他找到校务处,迫切要求转到物理系。这一转系,也改变了钱伟长的一生。
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里,钱伟长主攻弹性力学。当他第一次和导师辛格见面时,辛格得知钱伟长正在研究薄板薄壳的统一方程时,感到非常高兴,这是当时世界亟待攻克的科学难点。辛格对钱伟长的研究所取得的初步成果表示肯定。辛格说,他正在从宏观上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他说,虽然我们研究的角度不同,但可以将它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部分,合成一篇论文,这样更有价值和意义了。
听了辛格的提议,钱伟长高兴地答应了。就这样,在导师辛格的指导下,钱伟长进入到深入细致的弹性力学方面的研究。
最后,这篇题为《薄板薄壳的内禀理论》论文,由钱伟长写成初稿,辛格修改后,发表在为纪念美国著名科学家冯•卡门60寿辰论文集里。在这本论文集里,还收录了当时美国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论文。
爱因斯坦看了钱伟长发表在论文集里的论文,立刻惊叹道,中国钱,太伟大了,他解决了一直困扰我的问题。
当时,爱因斯坦正在进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钱伟长论文的研究成果,给了爱因斯坦很大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加速了爱因斯坦的研究时间和进程。
钱伟长发表的这篇论文,是世界上第一篇有关板壳内禀的理论,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被称为“钱伟长一般方程”和“圆柱壳的钱伟长方程”。
二战期间,德国用最新式的火箭对伦敦进行攻击,有许多火箭弹落在了伦敦郊区爆炸,情况十分危急。伦敦告急,英国告急,欧洲告急。英国首相丘吉尔向美国紧急求援,希望能得到美国的帮助。
爱因斯坦得知情况后,利用钱伟长板壳内禀的研究成果,向丘吉尔建议,在伦敦市中心设计出若干伪装成被火箭弹击中的假象,使德国发射火箭时,不改变射程,这样,就可以确保伦敦的安全。
这一做法果然收到了奇效。德国的火箭弹全部落在了伦敦郊外,确保了伦敦市中心的安全。
二战结束后,爱因斯坦在回忆中,深情地说道,是中国的钱伟长研究帮助了他,他的研究理论和贡献,甚至可以说改变了二战进程,钱伟长永远是我尊重的最伟大的科学家。
钱伟长用他那满腔爱国之心,投身到伟大的科学研究上。在近一个世纪中,无论人生发生何种变化和改变,甚至身陷囹圄、劳动改造,都没能湮灭他心中燃烧的火焰。那就是热爱祖国,报效祖国,成为他心中一座永远的丰碑,永远不会改变。
比爱因斯坦智商高的运动员
“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提起职业运动员,人们往往习惯用这样的说法形容他们。但如果今日你还用这样的眼光看待职业运动员,那说明你太不了解他们了。且不说桥牌、围棋、国际象棋这类智力型的项目,即使是足球这样以“野蛮体魄”著称的运动,其对头脑的要求,
0评论2024-01-2576
爱因斯坦小时候并不聪明
爱因斯坦(1879—1955),出生于德国,父母为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他创立了相对论,是现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理论改变了传统的科学体系,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然而,他在童年时期,却是很不起眼。除了老师发现他拥有数学天才之外,他是一个迟钝
0评论2024-01-2591
爱因斯坦:科学巨人曾是彻头彻尾的笨学生
面对那么多成就卓越的人,也许你会自惭形秽地说:“我这么笨,怎么可能成才呢?”,“我太平凡了,根本不是成为伟大伟人的料!”下面我就给你讲述一个老师、校长都认为他很笨的人的成才故事。这个人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这个当年被校长认为“干什么都不会
0评论2024-01-2585
普通青年爱因斯坦
生活很不易,即使你是个天才,哪怕你是天才里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逝世60年,爱因斯坦的光环依然照耀着宇宙,可在他的宇宙里,生活平凡得就像他常穿的格子衫。他喜欢泡在啤酒馆,和老婆一起酩酊大醉。在校期间算是“学渣”一枚,对教授不敬,经常逃课。爱
0评论2024-01-2578
何必
爱因斯坦初到纽约时,每天出门都穿一件破旧的大衣,有个朋友劝他穿好一点,他耸耸肩不介意地说:“这又何必呢?在纽约,没有人认识我。”几年后,这位朋友再遇爱因斯坦,发现他身上仍然是那件旧大衣,他忍不住还是说同一句话,就是劝他换件新的,爱因斯坦毫不
0评论2024-01-2480
网易CEO丁磊母校演讲:保持热爱,保持勇
这个世界上很多人的成功,都是兴趣驱使的。我曾经看过罗大佑的故事,大家知道罗大佑是优秀的音乐人,但他原本是个医生。那时,我体会到了爱因斯坦的那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即便离开了学校,也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很多人问:人为什么要一辈子不停地学
0评论2024-01-2469
自己做自己的“镜子”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个十分贪玩的孩子,他的母亲常常为此忧心忡忡。而对于母亲的再三告诫,爱因斯坦总是当做耳旁风。直到16岁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爱因斯坦正要去河边钓鱼,他的父亲把他拦住,并给他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昨天我和咱们的邻居杰克大叔去清扫南边工
0评论2024-01-2462
爱因斯坦和卓别林
爱因斯坦和卓别林1926年,爱因斯坦来到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讲学。他忽然产生一个奇怪的念头:非常想见见美国当时红遍天下的电影演员、滑稽大师卓别林先生。卓别林先生一边走着他那八字脚步,一边寻思:“这个大科学家怎么要见我呢?他想要干什么?莫非我身上
0评论2024-01-2463
聪明人为什么会做傻事
苏格拉底认为,“知识即美德”:一个人如果真的聪明、真的有知识,他应该知道哪些行为对自己有利、哪些行为对自己有害,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趋利避害。但现实是,聪明的人却会作出对自己不利的选择。英国科学记者大卫·罗布森写了本书,叫《智力陷阱:为什么
0评论2024-01-2468
别迷失在“成功故事”中
别迷失在“成功故事”中不论是谁,都想成功;不论是谁,都想寻找实现成功的最佳途径。于是,有些所谓的经典“故事”,便粉墨登场。只是,到了后来,有的人在频频撞了南墙以后,才觉得有受骗上当之感。“‘故事’变‘事故’”,乃此之谓也。有个读小学的孩子,
0评论2024-01-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