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舟舟文学首页 频道列表

董仲舒引经断案

2024-01-17 18:54160

董仲舒,古代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政治家,他不仅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还以其聪明才智、卓越智慧而闻名于世。相传,董仲舒曾经在一次法庭上以引经断案的方式,解决了一个棘手的案件。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董仲舒和众多学生们一起参观了当地的一家法庭。正当他们观察法官审判案件的过程时,一名年轻人突然跪在地上,哀求法官能够替他伸冤。年轻人声泪俱下地说,他的父亲在一次事故中意外身亡,而这起事故被归咎于一名村民,村民对他的父亲进行了暴力袭击,致使他受伤过重而亡。

年轻人坚信自己的父亲是无辜的,他请求法官能够为他引经断案,为他父亲做一个公正的判断。此时,法庭上的法官陷入了困惑。虽然案件的背后似乎隐藏着一些不为人所知的内幕,但目前他们所掌握的证据并不足以判断村民是否为凶手。正当法官们纠结于如何判决时,董仲舒站了出来。

他沉思片刻后说:“大家是否知道孟子的‘礼断义绝’这句名言?”全场诸生纷纷摇头示意不明。董仲舒从容地继续说道:“孟子所言,即是指在特殊情况下,礼义道德可以被某种情感所冲击,从而使其失效。而根据年轻人的陈述,村民曾对他父亲进行暴力袭击,如果事属实,村民的行为已经违背了社会的伦理准则。”

他又提到孟子“毋求则毋告,毋意则毋施”的主张,这是孟子强调人应当根据自身的自愿行为来判断其所受到的责任和处罚。董仲舒认为,如果村民当时并非出于自愿攻击年轻人的父亲,那么他就不应该承担全部的责任。

最后,董仲舒引用了《孟子》中的一句话:“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他表达了一个观点,即法院审判案件过程中,不应冲动,要缜密考虑每一个细节,将大局和个案进行科学的平衡。

董仲舒的深入分析和引经据案,让法官们惊叹不已。最终,他们决定重新审理这起案件,深入调查掌握更多的证据,保证陈述的公正性,并依法进行裁决。

董仲舒引经断案的故事在当时传为佳话,成为了他智慧和学识的象征。他利用经典文化和哲学思想,解决了纷繁复杂的案件,为人们展示了一位真正的智者应有的风采。他的故事也激励着后来的学者们,让他们明白学识与智慧的价值,用知识武装自己,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程姬一共有几个儿子?他们分别是谁?
程姬是汉景帝的宠妃,历史记载,她的儿子一共有三个。《全汉文》中记载程姬,景帝妃,生鲁共王余、江都易王非、胶西于王端。武帝时就鲁国,为王太后。虽然名义上只有三个儿子,但实际上,程姬可以算作是有四个儿子的。程姬有一个侍女叫做唐儿,因为程姬来了月

0评论2024-01-2372

什么叫气质
一 小时候,我想过一个问题:什么叫气质?有个同学很严肃地回答我,听克莱德曼的钢琴曲有气质,我找了个磁带,听了半天,没听见什么叫气质。当时《读者》上有个台湾的傻大姐信箱,经常回答各种人生困惑,有一次有人也问:什么叫气质?大姐回答得很抒

0评论2024-01-2038

古人如何断案“性骚扰”
现代人对“性骚扰”一词都熟得很。“性骚扰”一词为现代人所发明,但此类行为却不为现代人所独有,晚清文人陈炽在他的《庸庵笔记》里就有记载。有一男子在路旁小解,恰好被一妇女撞见。此男子非但不回避,反而大耍流氓,一边继续撤尿,一边笑着用手指着自己

0评论2024-01-1953

发蒙振落
西汉时期,掌管封爵事务的主爵都尉汲黯,是位忠正耿直的大臣。他不考虑个人安危,经常向年轻的汉武帝直言进谏。汲黯为政,以民为本,同情民众的疾苦。一次河内失火,武帝派他去视察,他到河南,见正遭水灾,饥民塞路,父子相食,饿死沟壑者不计其数,汲黯不畏

0评论2024-01-1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