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商鞅的智者,他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个重要政治家和改革家。他以其深思熟虑的政策和卓越的智慧而闻名于世。然而,商鞅聪明的头脑并不仅仅在政治上有所斩获,他也曾经在其他领域留下了许多不朽的传说。
据说,在商鞅担任秦国宰相的时候,他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秦国的南门需要加固,但以前的修建方式都不够坚固和耐久。商鞅决定借此机会来展示他的智慧和创新能力。
商鞅首先召集了一群建筑师和工程师,他们花费了数月的时间仔细勘察地面和城墙的状况。商鞅发现,南门附近有一棵高大的古树,正好与南门的位置相对。根据商鞅的计划,他希望利用这棵古树的力量来加固南门。
商鞅告诉工程师们,他要在南门旁边立一根木柱并以其为依托,将南门加固得更加坚固。工程师们听了商鞅的计划后惊讶不已,纷纷表示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木柱不足以支撑整个城门的重量,这个计划注定要失败。
然而,商鞅并没有放弃。他告诉工程师们,他有一个巧妙的方法可以让这根木柱胜任这个任务。商鞅让人们制作了一个巨大的木雕,它将南门的形象栩栩如生地雕刻在上面。然后,商鞅让工程师们将这个木雕放在柱子旁边。
当柱子立起来时,南门的形象仿佛真的出现在人们面前。商鞅向工程师们解释说,他们所看到的是一个视觉上的误导,游客们会以为南门是由这根立木支撑起来的。这样一来,人们会心里产生一种安全感,相信这座门是坚不可摧的。
商鞅的计划果然成功了。从那以后,南门再也没有发生任何的塌方或崩溃事件。人们开始称这根木柱为“商鞅立木”,并视之为南门的守护神。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商鞅利用了人们对视觉的错误判断和心理的影响来解决了南门加固的问题。他展现了他的智慧和非凡的领导才能。商鞅南门立木的故事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即解决问题的方法常常隐藏在我们不曾察觉的地方。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智慧,就能够找到改变困局的切实可行的办法。
商鞅南门立木
商鞅南门立木在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奋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
0评论2024-01-2452
楚国樵夫诱敌计
楚国樵夫诱敌计公元前700年。绞国都城(今湖北郧县西北)南门外。城下猎猎战旗,闪闪戈戟,滚滚盔明,层层甲亮。楚国大军前来攻伐绞国,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但是,城墙巍峨、坚固,城头上守卫森严,一时无法攻入。楚武王一筹莫展,召集文官武将商议
0评论2024-01-2446
路在脚下
南门是县城贫富区的分水岭,南门外面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南门里面是矮房破院、老街脏乱。住在南门里的居民,也没啥大本事,大都吃着低保,每天悠悠闲闲过日子,很多人靠打麻将打发时间。这天傍晚,麻将馆收摊了。有个叫林永红的头一个走出门口。这时,迎面
0评论2024-01-2236
不倒旗过沧州
从前,河南有一个镖客,姓杨,身怀绝技,武艺高强,在河南山东一带很有名气,人称不倒旗。不倒旗自恃功深艺精,眼珠朝上,从不把天下豪杰放在眼里。这天,“不倒旗”护镖路过沧州,车上装着金银财宝,丈高的“杨”字镖旗迎风飘摆。来到沧州南门,车夫放慢了速
0评论2024-01-2248
慢是生活该有的速度
清代文学家周容在《小港渡者》中记载:顺治七年冬天,他要从小港进入镇海县城,他吩咐小书童捆扎了一大摞书跟随着。眼看太阳就要落山了,离该县城大约还有两里路,他问一个摆渡的人:“待我们赶到县城,南门还开着吗?”摆渡者仔细打量了小书童一番,回答说:
0评论2024-01-2171
假瓠真瓠
尿壶扣在了脑袋上小日本儿投降了,国民党的大员们一边儿接收“敌产”,一边儿叫嚣要严惩汉奸,伪政权的官员们忙着找门路、送大礼,古董的行市也跟着水涨船高了。张山开不起古董店,就专门在天津的古董街上卖假货,他的看家本事就是做旧。张山最擅长做青铜瓠,
0评论2024-01-2046
南门题字
彰德府地处直隶、河南两省交界之地,乃殷商故都。古城繁华,商贾云集。府城南门上书“南通十省”四字,字大如斗,气势非凡。很多文人学士不远千里赶来,就为一睹横匾四字风采。此匾出自清朝乾隆、嘉庆年间风流才子刘更新之手。写这字
0评论2024-01-1936
画地为牢
打柴的武吉是一个孝子。一天他到西岐城来卖柴。在南门,正赶上文王车驾路过。由于市井道窄,将柴担换肩时不知塌了一头,翻转扁担时把守门的军士王相耳门上打了一下,当即就打死了,被拿住来见文王。文王说:“武吉既打死王相,理当抵命。&rdq
0评论2024-01-1888
四公祠的由来
宋江受招安后,被派到楚州为安抚,兼管总领兵马。到任之后,非常体恤军民,百姓敬之如父母,军校仰之若神明,讼庭肃然,人心既服,一派生平景象。 宋江没事时,经常出去游玩。在楚州南面有个叫蓼儿洼的地方,虽然是个小地方,但山峰环绕,龙盘虎踞,曲折峰峦
0评论2024-01-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