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学习不努力,直接去隔壁?揭秘人大附中传言

2023-03-03 21:5620890

人大附中有一套说法辗转流传,版本多种多样,基本内容有三条:

其一,人大附中的非官方校训是:现在不努力,将来去隔壁。

其二,人民大学的非官方校训是:现在要努力,孩子将来去隔壁。

其三,人民大学的非官方名称是:人大附中附属中国人民大学。

当时我在微博上是这样说的:

“学习不努力,直接去隔壁(人大)”和“人民中学附属大学”之类调侃语,应该源于人民大学某领导,也只在人大圈子广为流传。作为人大附中关注者和学生家长,从没见孩子们在现实中和网上谈论此事。

另:人大附中并不比北京其他示范中学享有更多的政府资源,并不比北大附中、清华附中享有更多的大学资源。与北大、清华相比,人民大学对其附中的支持,更多的体现在精神层面上,但这可能比物质层面的支持更有力。

但是,我说的话无人理睬,那套说法却越传越远,越传越野,甚至一些名人都引用了,如徐小平、张鸣等。央视评论员杨禹登在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文章就提到:

海淀剧院,路口斜对面是人大附中。人大附中是现在全北京最牛的中学,人大附的老师有一句训学生的口头禅:学习不努力,直接去隔壁。

隔壁是人大。

老师们的这句口头禅,是典型的唯清华北大论。清华北大之外,都不入法眼。这种思维方式很能鼓舞人,也很伤人。

杨禹是人大附中的老学生,又在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呆过,他这样说,褒也好,贬也好,都是自己的事。但是,有些刚考上人民大学的学生可就很不爽了,有的在网上表达了对人大附中的强烈不满。

到我博客来的网友,可能有很多是人大附中的家长或学生,甚至是老师。你们说说看,你们在人大附中听到过这套说法吗?也许人大附中真有人偶尔说过,但肯定很少有人说,远非口头禅。

除了上面说的,梦里江河还想补充两点:

一是,人大附中学生如果能到人民大学上本科,也是很不错的升学成绩了。

人大附中每届高中生大约700人,具体来源可见博文《人大附中高中各类学生的招生渠道和中考成绩》。这700来人中,除了特长生、子弟生、北航附中等外校学籍的学生,等等,完全凭学习成绩考上来的还有300多人。

人大附中2010年的高考去向为:北京大学109人,清华大学72人,人民大学56人,香港名校20人,复旦大学11人,上海交大7人,浙江大学13人,更多数据可见博文《人大附中橱窗里的中考、高考成绩:你的风采》。人民大学是人大附中学生的第三大去向,能考上人民大学的学生,在人大附中的综合排名怎么也不会低于300名,能说容易吗?能说不努力吗?能说不好吗?

二是,人大附中有些非常优秀的学生就是将人民大学作为第一选择的。

稍远些的例子是曾子墨,她当年文科在海淀区前三名,却放弃了北大保送,上了人民大学金融专业,一年后赴美留学。

最近的例子是下篇文章里的小朋友。正是见到这篇文章学习不努力,直接去隔壁?揭秘人大附中传言,觉得找到了证据,梦里江河才写出上面这些文字。但该文的出处和链接还是不写吧,因为作者也许并不愿意让太多的人知道这些事。

看名声还是重实力

别人一定会欢天喜地,可咱家小朋友却哭天抹泪--她得到了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的名额。因为她参加了今年暑期的清华夏令营,然后被人家相中,当初可是抱着玩玩的心态去的。这名额还不能转让,清华指定给她,学校自然不会再给她人大的名额。

老公同事说,“你女儿就是个传奇,给了清华的名额还不想去,哭着喊着要上人大”。

说起来,清华、北大是比人大更响,但是每个学校有它各自的强项,小朋友想报考新闻学院,三校当中人大最强。一个文科生去清华学什么?能考上经管学院当然好,可是这样她的压力就太大了,需要付出更多的力气,而且经济管理也不是小朋友多么喜欢的专业,那干嘛去清华?

第一次给人大附中校长打电话,报上她期中考试66#分(海淀区文科排名第#)的成绩,对方说“这么高分,怎么不上北大呢”,“北大的新闻学院也是没有人大强啊,再说她夏天没去北大夏令营,就不能参加北大自主招生了,真是给您出难题了”,校长说再去跟人大争取一下。

不管能不能争取来吧,小朋友可能都不会去参加清华自主招生面试了。即时没有那份自主招生的协议,以她目前水准,上人大也差不多吧。

人生重要的抉择,就从高考开始。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内容会稍有编辑,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