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论古琴丝弦的摩擦音

2024-03-23 03:532500

古琴丝弦的摩擦音丝弦制作的方法、规格,理应随着琴的历史传承而变化,唐宋时代的丝弦和明清时代的丝弦,在制作方法和规格上有没有变化,至今无从考查。清代延续至今的丝弦,左手在琴弦上的摩擦声很大,在某种程度上阻隔、间断了音乐旋律的进行。在弹奏明代和明代之前(《神奇秘谱》、《西麓堂琴统》等琴谱的传谱,大都为唐宋时代的遗音)的传曲时“走手音”使用很少,时值短的“走手音”乐音大、摩擦声小,杂音盖不过乐音。这种微弱的摩擦声还带来些许自然而然的情致、“味道”,恰到好处,因为这些琴曲“声多韵少”。而在弹奏清代的一些缓慢的“声少韵多”的琴曲时,“走手音”值时长,常常是摩擦声音量盖过微弱的音韵。甚至乐音已经消失,左手还在琴弦上作上下不停地走动,摩擦声替代了乐音的进行、旋律的进行,极大地影响了作为音乐艺术的乐器的表达性能。明末开始,古琴音乐风格和指法转向“声少韵多”,这是琴史上一个很大的变化。这样,能够适应明代和明代之前琴曲演奏的丝弦,到清代就不适应了!造成以上所说的“左手在琴面上的摩擦声音很大,某种程度上阻隔、间断了音乐旋律的进行”的弊端然而,守旧、复古意识浓厚的清代弹琴人,并没有意识到应该改进丝弦的制作,而是在渐渐流去的时光中调整了自己的审美习惯,适应了这种妨碍琴曲音乐进行的杂声。清代琴乐的一步步衰落,古琴艺术中重道德、形式,轻音乐艺术功能发展到极致,古琴的音乐美感对于他们来讲,似乎已经不重要了。在当代,仍然有一部分琴人对过大的摩擦声已经习惯,不太在乎,甚至认为这就是传统的本原。但是大多数琴人以为这是传统的无奈。上一代琴家之中,吴景略、徐立孙等前辈也并不认为这是传统之中的优秀之处,他们弹琴时,曾经作过尽可能减少盖过乐音的摩擦声的努力,也对此的评说有文字留下来。以我看,正是琴弦制作没有跟上艺术发展的变化,造成了这种不适应的状态。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古琴的保养
时值冬季,又到了需精心呵护琴的季节。我们如何来养护琴呢?在此准备了一些古琴保养的方法,以供琴友们借鉴。如果岳山与承露间、龙龈与琴体间出现细小裂缝,是因为软硬两种木材张弛不同,不碍弹奏基本不用修理,湿度恢复它会慢慢消失。人弹琴而养心性,琴性也

0评论2025-05-13140

青山不墨千秋画  绿水无弦万古琴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先看上联:山色青青,碧染如墨。“千秋画”,即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碧绿山色,如图似画,永不改变。而无“弦”之琴又该如何呢?自然界里的青山与流水,乃知音之物。说句玩笑话,君若看破红尘,一心求静,则青山如画、流

0评论2025-05-12191

【戴氏琴弦】古琴钢弦系列
【戴氏琴弦】古琴钢弦系列,是上海戴氏琴弦制作社2019年新研优质钢丝尼龙弦古琴弦,考虑配合不同斫琴特征以达到更佳音色,具有以下四型:【B】型:蚕丝工艺不同于A型弦,为戴氏独特工艺的【特研法】,音色优异,具有悠长余韵,适合较为松透古琴,且有助

0评论2025-05-06175

如何找准古琴各弦按音的具体位置?
四徽为七徽至岳山的二分之一处,故四徽按音为七徽按音的高八度,三弦散音为低音1,七徽按音为中音“1”,四徽按音便为高音“1”。九徽为琴弦的三分之一处,即三分损一处,故为本弦散音所生之音位——“子音”,如三弦散音为“1”,其九徽便为“5”。

0评论2025-04-21125

民乐、古琴演奏 管平湖《古琴曲集》2CD-WAV-582
管平湖《古琴曲集》2CD-WAV-582听过古琴独奏曲《流水》的人们,一定会想起中国已故的古琴演奏家管平湖先生。管平湖的演奏风格古朴、刚健。著名的古琴曲《广陵散》、《幽兰》、《离骚》、《大胡笳》、《小胡笳》、《秋鸿》、《白雪》等,经他打谱整

0评论2025-04-05227

古琴穗 良琴贵之原因考究
因古琴琴材的差异性,古琴音色各俱千秋,是古琴音乐魅力之一,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中说“以琴言之,虽皆清实,其间有声重者,有声轻者,材中自有五音”,可见,琴木材以旧材为好,旧材能做琴的更是难得,如果制琴的明清年代老杉木琴和梧桐木琴价格均上万元,

0评论2025-04-04195

认知 | 古琴形制四种来源
制作师造琴,主要体现在把龙池和凤沼的比例关系科学的制作出来,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样式有连珠式、凤势式、灵机式等。但是,只要善于观察与思考,并遵循美的规律和科学的发声原理,完全可以创作出无穷的古琴样式来。

0评论2025-04-01202

古琴——手势之美,乐器之冠
古琴的手势之美可能是所有乐器之冠。我们爱着这琴音,不仅是因为它的深邃古老的声音,也不仅因为它灿若星河的漆面,也不仅因为它是乐器中唯一拟人化的乐器,而着弹琴的手势也是美的让人心生欢喜!所以端坐琴前,双肩放松,如行太极,用最美的手势去弹出一个个

0评论2025-03-28117

如听万壑松
我初次读到这里时几乎要垂涎三尺,即使那时我的手指还从未抚过古琴的琴弦。这之后,每月有两个或者三个周末,我跋涉过半个北京城,去一处名为“流水音”的茶舍上古琴课。而在我正式接触古琴后,那些书中读来的寄情于琴和知音相交的故事才逐渐生动丰满起来。

0评论2025-03-26214

琴语春风!烟台图书馆尼山书院举行古琴雅集活动
近日,烟台图书馆尼山书院内檀香袅袅,一场以“琴语春风”为主题的古琴雅集活动在读书堂中徐徐展开。随着《梅花三弄》的泛音在青玉轸上跃动,书院梁柱间似有暗香浮动。本次活动作为烟台图书馆尼山书院新春国风雅集的重要篇章,以古琴为媒架起古今对话的桥梁,

0评论2025-03-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