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你想知道的古琴基础知识都在这里

2023-12-15 06:091980

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是中国传统拨弦乐器,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古琴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也是中国最古老、深邃、空灵、最具生命力的艺术形式。在中国传统乐坛上,古琴被视为“八音之首”“贯众乐之长,统大雅之尊”。千百年来,古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苍远的哲学意境和丰富厚重的文史底蕴,诠释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国古典音乐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古琴历史悠久,关于其长短却是众说纷纭,无法确定其产生的具体年代。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而迄今为止考古发现最早的古琴,为2016年在湖北枣阳郭家庙出土的春秋早期的琴,距今2700年左右,将我国有实物佐证的琴史提前了约300年。以当今考古出土古琴的实物资料以及我国早期的文献资料《尚书》《诗经》《乐记》等史料为依据,古琴迄今为止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古琴的形制演变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古籍记载,琴的创制与中华文明之初的帝王有关,《琴操》载:“伏羲作琴。”《琴当序》中记载:“伏羲之琴,一弦,长七尺二寸。”《礼记》记载:“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三国魏《广雅》中记载:“神农氏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徽、羽。文王增二弦,曰少宫、商。”汉代桓谭《新论》中记载:“神农之琴,以纯丝做弦,刻桐木为琴。至五帝时,始改为八尺六寸。虞舜改为五弦,文王武王改为七弦。”由此可知琴最初为五弦,周代时已有七弦。作为追记的远古传说,难为信凭,但它们暗示着古人相信琴的出现非常遥远,古琴在当时已经出现,并有了一定范围的影响和应用。东汉应劭《风俗通》:“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三国时期,古琴七弦、十三徽的形制已大致定型,为后世通用的形制,沿用至今。

上下三千余年间,古琴艺术经过历代琴人琴师的创造和发展,取得了高度成就,积累了无比丰厚的演奏曲目、演奏经验和成熟的演奏技法,创造了古琴特有的文字谱和减字谱。自南朝丘明《碣石调·幽兰》文字谱,至明朝《神奇密谱》、清末《琴学丛书》到民国的《梅庵琴谱》,流传至今的历代手抄或刊印的古琴谱集就多达一百五十余部,其中累计有三千余首琴曲曲谱。此外,还有历代大量琴学专著传世。而古琴的演奏法、记谱法、琴史、琴律、美学等方面均已形成较为独立完整的体系,被称作“琴学”。其内容精深博大,是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也是反映中国哲学、历史、文学的镜子,这些无疑都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极为丰厚和珍贵的财富。

作为我国历史最悠久的传统民族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早在周朝时期已经在社会音乐生活中广泛血承载了“乐教”的功能,与“礼教”相辅相成,以一种柔和的方式教化民众和亲共爱,实现安和宁、心雅正的礼教文明。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民间,深得人们喜爱,可以从《诗经)中得到印正,《诗经·周南·关唯》:“窃究淑女,琴瑟友之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诗经·廊风·定之方中》:“椅桐样漆,爱伐琴桑”:《诗经·郑风·女日鸡鸣》:“琴瑟在御,莫不静好”…这些都说明古琴在当时具有相当广泛的认知度,且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受人喜爱的乐器。此外,古琴的身影还广泛存在于在古代的诗词、史书、小说、戏文、绘画、瓷器之中,这些无一不在说明古琴具有非常广泛的社会基础,也正因为这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古琴艺术传承到了今天。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古琴也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爱不释手的器物,这一特性也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具有高度的文化属性。吹箫抚琴、吟诗作画、登高远游、对酒当歌已然成为古代文人士大夫生活的生动写照。春秋时期,孔子困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不绝,伯牙和子期的故事成为广为流传的佳话美谈;魏晋时期的嵇康给予古琴“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的至高评价;唐代文人刘禹锡则在他的名篇《陋室铭》中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淡泊境界。“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也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数千年来,古琴融合了人们智慧的结晶,表现着华夏儿女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与追求,是一种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是传统高雅艺术的典型代表,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其意义与价值远远超出了一般的传统音乐。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和古琴制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成为公认的人类共同的重要精神财富: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古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将古琴文化列入了重点保护和传承的范围。

新时代下,古琴这一穿梭了3000多年历史长河的文化产物,正在重新回归大众的视野,人们对古琴的认识和热爱也逐渐升温。相信在未来,古琴音乐文化一定会更加健康地传承与发展!

古琴资料_古琴资料百度网盘_古琴资料唱片选中国唱片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琴曲浅析之酒狂
后由近代古琴名家姚丙炎先生以《神奇秘谱》为蓝本,并参照《西麓堂琴统》理打谱,他确定乐曲为三拍节奏、重音放在第二拍,这种处理,在传统琴曲中非常奇特,乐曲通过流畅而富有激情的旋律,描绘出那种醉酒朦胧的情态和愤世积郁的不平之气,音乐内在含蓄、寓意

0评论2025-08-14108

古琴曲欣赏《平沙落雁》弹奏:李悦绵延不断,优美动听
连绵不停,优美千万里衡阳,衔芦花,宿柳岸,异国飘零。别名《雁落平沙》,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有多种派别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气度。年第一版的《古琴曲集》第一集收入了六位琴家的演奏谱,对于此曲的作者,有唐朝陈子昂之说,宋朝毛敏仲、田

0评论2025-08-03161

先河古琴-年轻人学古琴有哪些好处?
成年人学琴,非特有好古之心,一般不学,一旦所学,那定是把琴当做生命一般。“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这一老师,比任何名师大腕都重要。古琴是易学难精!年轻人学琴多浮躁,成年人学琴则多专注;浮

0评论2025-08-01197

圣人雅乐:古琴,从来不是弹给人听的?
琴音不是为了远播,而是为了“近人”——只给弹琴者自己,或少数知音聆听。雅乐与俗乐的分野:古琴的文化定位俗乐则是娱乐之用,如琵琶、筝、笛等。这种变化让许多人误以为古琴和其他乐器一样,也是用来表演的。然而,真正的琴人依然坚持古琴的“内向性”——

0评论2025-07-30212

天音阁古琴调音器app
软件标签:古琴调音器调音器app天音阁古琴调音器软件是一款专业的古琴音准调音app,可以最准确的辨别音调的偏差,独家算法技术职称,辨别确度高,更有专业指导,让你轻松学习古琴。古琴调音器app简介古琴调音,是天音阁专为初级古琴学员精心打造设计

0评论2025-07-29223

古琴作文7篇
优秀的作文能够让我们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共鸣,写作文是我们表达自我的一种重要方式,让我们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以下是吾发总结网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古琴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古琴作文篇1古琴作文篇2古琴作文篇3第一次,我看到了古琴。古琴作文

0评论2025-07-2898

以琴会友 在交流中创新传承非遗文化
扬州广陵派古琴(古琴制作)传承人单卫林表示,这是他第4次参加成都国际古琴艺术节,他直言四川有着深厚的古琴传统与浓厚的古琴氛围,艺术节更是为中外古琴爱好者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学习平台,“艺术节让我们以琴会友,大家在交流中为非遗文化的创新性传承、

0评论2025-07-17172

古琴曲平沙落雁简介
《平沙落雁》又名《雁落平沙》,是一首汉族古琴名曲,有多种流派传谱,其意在借大雁之远志,写逸士之心胸。古琴曲《平沙落雁》的概述古琴曲《平沙落雁》的意境《平沙落雁》的曲意,各种琴谱的解题不一。平沙落雁,本是着名的自然景色「潇湘八景」之一。古琴曲

0评论2025-07-09119

古琴,天地之间的呼吸
回想,回响,古琴其实从来都没有“高冷”的屏障,它不过是一呼一吸,在人世间,在天地间。古琴却恰恰相反,它更像是一种背景乐,旋律感节奏感似乎隐藏了起来,它永远留有呼吸口,允许万物进进或出出。第一次感悟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光亮,还是在古琴里。琴

0评论2025-07-08182

一分钟了解中国古琴,聆听千年古乐的低语
它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琴中之王”。古琴的声音低沉而深邃,被称为“天籁之音”,仿佛能带你穿越时空,聆听千年前大自然的呼吸。它的声音清幽、淡雅,每一弦每一音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境。你无需是音乐专家,只要静

0评论2025-07-04221